《淮上明珠》——泗洪历史文化陈列,以鲜明生动的实物形象、重大历史事件,向您展示泗洪灿烂的古代文化。
泗洪置县于新中国成立前夕,辖地由泗南县、泗宿县、泗阳县、洪泽湖管理局之一部合并,取上述首字得名。泗洪位于淮河岸边,古老的淮河与古汴河纵贯东西,史称“东南之户枢,中原之要会”,其地域历史悠久,从古猿的出现到下草湾人的生息;从新石器早期顺山集先民的刀耕火种到古徐国的率东夷西征;从汉代工农业生产的发达到浮山堰筑坝技术的世界领先;从通济渠的繁荣到明祖陵的沉没,无一不是一幕幕惊心动魄的历史画卷,透过这一张张画卷我们既可以看到泗洪沧桑的历史,也能看到泗洪辉煌的未来。
泗洪地下文物丰富,出土文物有新石器时代的兽骨权杖、陶灶、蛋壳陶,汉代画像石的《耕作图》、《纺织图》等,每一件文物都连接着泗洪的历史,反映时代变迁,本次展览让您对泗洪的历史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一、远古生命(中新世、更新世时期)
泗洪有着古老的原始文化,在旧石器时代前,中新世中期,距今约1400万年,就有“江淮宽齿猿”、“双沟醉猿”等古猿活动,还出土泗洪兽、犀牛、鳄鱼等70种古脊椎动物以及大量树木植物化石等。更新世时期纳玛象、巨河狸等动物化石在泗洪大量出土。泗洪是古老生命的诞生地,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专家研究推测泗洪是人类起源地之一。
二、黎明曙光
1954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专家在双沟镇下草湾村淮河引河岸发现一段化石,经研究认为是人的右侧上半段股骨,长15厘米,地质时代晚更新世,属旧石器时代晚期智人,距今四--五万年,被命名为下草湾人,这是江苏省首次发现的古代人类。
三、文明起源(新石器时代公元前5000——3000年)
顺山集遗址新石器早期人类环壕聚落遗址出土,发现大型环壕、房址、墓地和大批石器、陶器等文物,器型个性特征明显,很多器物为首次发现,距今约8000年,把江苏的历史提前1500年,是淮河下游文明的起源。周围有同期的遗址以及大汶口、龙山文化遗址、新石器遗址30多处。
四、灿烂文化
有史以来,泗洪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养育着我们智慧的祖先。他们世世代代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辉煌的历史,留下众多文物古迹和历史文化信息。徐韵汉风、鲁肃故里、浮山堰、通济渠、明祖陵、泗州戏,深厚的文化底蕴,耀眼灿烂的古代文化。
1、古徐遗风
泗洪是古徐国的中心,国都在泗洪境内。徐国存在1500多年,44代国君,周穆王时,徐国第32代国君堰王,素以仁义治国,鼎盛时期有36方国朝贡,曾率九夷起兵攻周。《泗州志》记载:古徐城在泗洪、还有挂剑台、香妃楼,传说有驹坟、挂剑留徐等民间故事。
2、汉代繁盛
汉代泗洪属徐县,人口密度大、聚落遗址和城址多,工业、农业生产技术先进、上层建筑文化艺术繁荣,发现有冶铁遗址(江苏省仅有二处),画像石《纺织织机图》改进了织机填补了空白,画像石《农耕图》、蚕桑技术先进,《县令及僚属图》,各行各业繁荣。
3、 鲁肃故里
鲁肃:(172——214)字子敬,三国时临淮人,出身土族。初率百余人跟随周瑜到江南,为孙权所敬重,建安十三年(208)曹操率大军南下,他与周瑜坚决主战,并建议联合刘备协力抗曹,孙采纳建议,任赞军校尉,协助周瑜大破曹军于赤壁。
4、雄伟的浮山堰
浮山堰位于四河乡潼河村,南北朝时期淮河上修建的拦河大坝。位于嘉山县和泗洪县交界的淮河浮山峡内,梁天监十三年(514),梁武帝为夺回北魏所占的寿阳(今安徽寿县)采取水攻。在浮山峡筑坝拦淮,雍高水位,回水淹寿阳。坝高48米,顶宽45丈,底宽140丈,长9里。仅存五个余月,是当时世界上最高的土石坝。比欧洲相应规模土石坝早600年,代表当时世界筑坝技术先进水平。现存残坝长约200米、宽30米、高8米。
5、千年古道——通济渠
又称汴水,从青阳镇到临淮镇全长31公里,隋代通济渠今仅存泗洪一段。隋炀帝605年开挖通济渠,自河南荥阳的板渚出黄河,至江苏泗洪入淮河,全长650公里。通济渠沟通了南北的交通,促进了南北的经济发展,文化的交流,对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宋诗“官船客舟满淮汴,车驰马骤无间时”,正是泗洪经济繁荣的反映。北宋以后,河道疏于管理,失去漕运价值,维持500年的黄金水道就此失去价值。
6、明祖陵兴衰
明清时期战乱、水患不断,泗洪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明祖陵也未能幸免。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洪武十九年(公元1686年)为其祖上营造该陵墓,葬其三代帝后衣冠。明祖陵建筑宏大,历时28年始成。清康熙十九年沉入洪泽湖,在湖底沉睡300年后,1963年被发现,1980年泗洪县成立明祖陵文物保管所,扶正时刻,整理神道,初具规模,1986年划归盱眙县。面对天灾惹祸,泗洪人民自强不息,顽强奋斗,农业与工业不断发展,尤其是酿酒业,当时有“美味震江南,芳名驰集北”的美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