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下古镇,位于楚州城西北,古邗沟入淮处的古末口,曾名北辰镇,这里曾诞生巾帼英雄梁红玉、大文学家吴承恩等历史名人,明清两代出过67名进士、123名举人、12名翰林,有“进士之乡”之称,文化底蕴深厚。明清时,河下是淮北盐集散地,鼎盛时有“扬州千载繁华景,移至西湖嘴上头”美誉。因运河兴,因运河衰,清末由于淮北盐集散中心移至王家营西坝,漕粮由河运改为海运,河下逐渐败落,古镇现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京杭大运河文物遗存。
贯穿古镇南北的交通主干——花巷、湖嘴大街,长约1500米,主要以花岗岩麻石铺就。这些长则数米短则三五十公分的大石,是古镇最坚实的记忆,历经百年冲刷,凹凸之处诉说着岁月的坎坷不平。淮安地处平原,何来如此多的大石?原来淮安曾是南北盐业集散地,大盐商南下运盐,返程便用江南之石压船运至河下,无心插柳却筑就了千年古镇的道路基干。与丽江、周庄等商业化的古镇比较,河下古镇少了喧嚣和拥挤的人流,冷清、古朴,却难掩昔日的繁华与深厚底蕴。
百年老店文楼,其独创的蟹黄汤包是淮扬菜的一道经典,生意红火,吃包需排队预订,一人独行,无心品尝。走进文楼院落,有两立柱,东面柱子上写有“小大姐 上河下 坐北朝南吃东西”上联,西面柱上至今尚缺下联。据传,乾隆南巡途经河下,闻小楼“赌食”文化颇为独特,遂引大学士纪晓岚亲临小楼。不料,君臣二人却被一位小姑娘随口说出的“小大姐 上河下 坐北朝南吃东西”上联难倒,百思不得下联,败下阵来买单请客,后赐小楼名为“文楼”,自此名声大噪,而小姑娘所出上联,数百年来竟无人以对。
吴鞠通中医馆。吴鞠通,楚州人,生于清乾隆1757年,卒于道光1841年,享年79岁,温病学巨匠,与东汉“医圣”张仲景齐名。中医馆建筑古色古香,错落有致,园中花草有南天竹、芍药、萱草、薛荔、杜仲、菊花、牡丹等,是花亦是草,均为药材。
河下是楚州古城保存最完好的历史街区,至今整个街区仍保持着明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下古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河下古镇。
清时的建筑风格,80%以上的民居系民国以前的砖木结构,清代以前的建筑占70%以上,石板路面占90%,历史风貌基本保存完好。具有代表性的街、巷、桥有:湖嘴大街、估衣街、花巷、茶巷、罗家桥等。河下镇内还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和一批古迹保存完好。主要指吴承恩故居、左忠壮公祠、清真寺古文楼等。另有一批保存较完好的明清风格的名人故居和传统民居及会馆,如汪廷珍故居、吴鞠通故居、夏曰瑚宅等。当年的私人园林大都已毁。
经过全力打造,河下古镇“一河二街五景”已初具规模。以园林景点、西游记大舞台、梁红玉祠等组成的河下北入口4万平方米古典园林式建筑群建设工程已进入最后冲刺阶段。河下古镇基本具备了向外推介的条件。楚州区委决定,再用近两个月的时间,把这里初步打造成古典与现代经典对话、灯光与桨影相映成趣、文化与产业完美结合的具有独特个性特征的淮安版的“夫子庙”、“周庄”,2011年4月上旬河下古镇全面对外开放。2011年11月河下古镇吴承恩故居获批国家3A级旅游景区。吴承恩故居是目前国内唯一综合展示西游记文化和纪念吴承恩的场所。整个景区由吴承恩故居主体、美猴王世家艺术馆、吴承恩生平陈列厅三部分组成,占地15000平米,建筑面积3500平米。
我的营销个人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15061299608223200
我的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302174140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5302174140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42129454.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