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牡丹江的小编我今天又来啦!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个只分布在我们黑龙江省的民族的——赫哲族!我相信提起赫哲族大家肯定都很陌生吧?今天小编就将为大家揭开赫哲族的神秘面纱!
简介
“赫哲”一词有“下游”或“东方”之意。赫哲人自称‘用日贝”、“那尼卧”、“那乃”,即本地人的意思,又称“赫真”(意为:“东方的人”)、“奇楞”(意为“住在江边的人”)。赫哲族是中国东北地区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主要分布在黑龙江省同江县、饶河县、抚远县。少数人散居在桦川、依兰、富饶三县的一些村镇和佳木斯市。因分布地区不同,从而有不同的自称。居富锦县大屯沿松花江上游的称“那贝”,居嗄尔当屯至津口村的称“那乃”,居勒得利村沿黑龙江下游至乌苏里江的称“那尼傲”。根据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赫哲族人口数为4640。使用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结革记事。因长期与汉族交错杂居,通用汉语文。
形成
据史料记载,赫哲族的历史可追溯到6000多年前的密山新开流时期,在先秦时称肃慎、汉魏时称挹娄,南北朝时称勿吉,隋唐时称黑水靺鞨,元明清时称女真。属于肃慎系统的挹娄、勿吉、黑水靺鞨、野人女真等古代民族,它们与赫哲族的祖先有渊源关系。清初赫哲族形成了较稳定的族体,主要从事渔猎生产,此时始以“黑斤”、“黑真”、“赫真”、“奇楞”、“赫哲”等名称,见于官私文献记载赫哲名字的由来首先是在康熙二年(1662年)的《清实录》上记载并得以传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统一族名为赫哲。
语言
赫哲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无文字,早年削木、裂革、插草记事。赫哲语属阿尔泰语系,满洲通古斯语族,属于粘着语类型。分奇楞、赫真两个方言。赫哲族因与邻族长期交往,语言方面的影响也较深。因此,赫哲的语言,实为一种混合语:以本来的赫哲语为主干,加入满洲语,蒙古语,古亚洲语及以小部分汉语而成。赫哲族由于人口较少,居处极为分散,很早即与汉族杂居相互往来,因此,现在大多数人都通晓汉语、汉文。
居住形式
在居住上,赫哲人住永久性房屋木克楞、拉合辫子草正房和临时的房屋撮罗安口(尖顶窝棚),胡如布(地窖子),阔布如安口(圆顶窝棚)。现今赫哲民族文化村大门就是典型的赫哲族建筑木克楞。
衣食住行
捕鱼和狩猎是赫哲人衣食的主要来源。赫哲族人喜爱吃鱼,尤其喜爱吃生鱼。这一习俗沿袭至今,显示了这个民族与其他民族不同的特点。赫哲族人一向以杀生鱼为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