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明与春娇》
——港味爱情
什么是港味?曾听一老师说,《麦兜》是港味最极致的展现。撇开经典武侠片、各种警匪片不说,麦兜确实可以作为香港电影的一类代表,而笔者最为喜欢的就是这种非常生活化细碎化真实化的故事叙述法。
区别于王家卫善用光影渲染技巧,看着导演很棒逼格很高而现实也确实如此,王家卫确实有他的出彩之处。而彭浩翔的电影充满细细碎碎的生活语言,从事件的初始动机(任务下达)到纠葛的开始,至少在《志明与春娇》这部影片中极为巧妙自然。现代人所评价的“接地气”是什么意思?从村下乡就叫接地气?语言搞笑俗气就叫接地气?不。
首先你得有一个纠葛开启的正当理由。
志明与春娇,就有效利用了禁烟令的事件让两个本没有关联的男女主角有了碰面的机会,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因为烟友的一个故事引起了春娇对志明的好奇心,由最开始平凡的同情到后来朴实的爱情,只用了三次见面的场景,而这种感情又是怎么构建的呢?
区别于大部分的大陆或者台湾言情偶像剧的过于刻意地巧合性(比如各种英雄救美,或斗气冤家,或一见钟情等等桥段),志明春娇就在烟以及春娇注意力的到处转移上展开各种各样看似毫无章法却又不能忽略的对话。明眼人怕是会直呼,这不就像我们平常的生活吗?是啊,就像是我们平常的生活一样,现在有一对恋人就在你的眼前,展开着这些最为普通的对话。而对话又可以直接引出接下来发生的各种事情,比如两人深夜到街上抽烟,春娇看见卖贴纸的阿姨会感叹她真辛苦,而知晓内幕的志明当然就会在此时站出来告诉她那个阿姨其实是出来放哨的,春娇不信,那就躲在旁边等咯,看谁说得对,之后两人的注意力都被身前的一只大蜗牛吸引,把玩着蜗牛时,志明随手丢了一个烟头又被警察发现,两人装成外国人被戳穿后终于在逃跑时拉到了手。如此顺理成章的牵手真的是既让人脸红心跳又觉得全在情理之中。
其次,在人物性格形象的塑造上,志明的大男孩本质从他喜欢把干冰倒到马桶里观察马桶冒气泡的怪癖中就可以看出来。什么叫大男孩呢?什么叫童真呢?喜欢吃糖就是了?爱穿蓬蓬裙或者玩玩具?我想,童真只是坚持保留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好奇与幻想。志明喜欢看马桶中浮出的气泡,觉得这个很好玩,于是就想和自己喜欢的人分享咯。我有一个很好看的洋娃娃,于是想邀请你去我家一同把玩。可惜前女友只当这是怪癖,而在影片最后的彩蛋里,放了志明拉着春娇来看的时候春娇也觉得很好玩,这才让观众更加坚信这对情侣是如此的登对,登对在他们的烟瘾上,登对在虽然你太孩子气可我能包容并理解你这份孩子气上。
春娇作为一个稍年长于志明,事业上可能也较次于志明的女人来说,有一个同居了但很少体谅自己的前男友,现在面对一个各方面都挺不错的鲜肉,放弃前者选择后者也是在情理之中,这种爱情的选择少不了任何一方面的评估测量,只是编剧把一些可能看上去比较世俗丑陋的东西以一种近似茶前饭后的闲言碎语交代了个干净,同时又借此完成了故事结构上的搭建与人物形象上的丰满。比如在交代志明与前女友分手原因的时候巧妙地借红酒与女友的品味来告诉观众志明的生活水平,而春娇在关于是否该把手机网络转到志明所在地区的手机网络上犹豫半天时也交代了这个女人对生活的精打细算,对志明的摇摆、尚不完全信任。
再来,引用后来志明的一句话“当你喜欢一个人的时候,你会要跟她讲,但你也要先考虑一下嘛,可就在考虑的这段时间里,原来她已经不喜欢你了,而当你不喜欢她的时候,她又回过来找你”。就这样一句话,明明白白,简简单单,借志明之口,讲述了整个故事的情感路线。其实许多爱情都是这样的,只是通常商业电影电视剧都爱将其夸大,再借助几代人的恩怨或者贫富差距什么的狗血剧情试图使其更有戏剧性,却不知失去了最首要的真实性,观众看到的变成另一个世界的童话、存活在虚拟世界的幻想,而不是真正来源于生活的平凡故事。
这也就是笔者所认为的港味爱情和其他爱情故事的根本差别所在,去伪,守真。将爱情落到生活的每一场相逢、每一句闲聊、每一次对视,用平凡打败梦幻,质朴却不枯燥,志明与春娇,港味爱情的标准剧作。
http://wm23.cn/ximi611
http://wm23.cn/ximi611 http://www.wutongzi.com/uc/41624350.html http://www.wm23.com/wiki/uc/83549.htm 互粉互顶互送梧桐子各位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