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瓜片,家乡名茶

家乡区县: 安徽省金寨县


说起六安瓜片,已经有了很久的历史。但是六安瓜片的最初起源是金寨县,后来推广到六安的。根据史书记载,六安茶始于唐代,扬名于明清,曾一度作为贡品,献于宫廷。明朝闻尤《茶笺》一书称:“六安精品,入药最佳”。六安茶的品种很多,秀光先生的老家金寨县产的瓜片、翠眉、毛峰、云雾、小绿茶,霍山县产的黄芽,舒城县产的小兰花,都属于名茶的档次。而原产于金寨的瓜片——六安瓜片,是闻名中外的。据《六安州志》记载;“茶之极品,明朝始入贡”。说明六安瓜片早在明代已很出名了。解放后,三次被评为国家优质名茶,出口到香港等地。据周恩来总理的卫士乔金旺回忆,总理病重期间,有一次突然提出想喝六瓜片茶,办公厅的人费了很大周折,才满足了他老人家的心愿。喝过茶后,总理解释说,抗战初期,新四军军长叶挺曾送他一大筒六安瓜片茶,喝了这种茶,就好像看到了叶挺将军。可见六安瓜片在两人心中的位置。

六安瓜片外形似瓜子,呈片状,具体原产地在六安市的金寨县和霍山县以及金安区和裕安区的一些地方,以秀光先生的故乡金寨县齐云山和鲜花蝙蝠洞所产之茶质量最高——这也是秀光先生引以为荣的事,故又称“齐云名片”。而之所以称“六安瓜片”,主要是因为金寨和霍山两县旧时同属六安州。这个地区位于皖西大别山区,山高林密,云雾弥漫,空气湿度大,年降雨量充足,具备了良好的产茶自然环境。更为奇特的是,蝙蝠洞的周围,整年有成千上万的蝙蝠云集在这里,排撒的粪便富含磷质,利于茶树生长。

六安瓜片茶的采制与一般烘青绿茶有所不同。采摘期一般在“谷雨”前后。采摘时须待顶芽开展,嫩叶生长成熟,这样可使茶中有益成份含量提高。六安瓜片茶的加工技艺精细。采摘回的茶叶要经“扳片”(即将芽、叶、茎拆散),然后分别炒制,以使产品叶质均一,烘焙均匀。杀青要经过“头锅”、“二锅”两次完成。但不经“揉捻”。烘制、挑后即可趁热密封包装。这种茶的顶芽制品叫“银针”;第一叶制品称“瓜片”;第二、三叶制品称“梅片”;嫩茎制品叫“针把”,是副品茶。宋代梅尧臣《茗赋》所言:“当此时也,女废蚕织,男废农耕,夜不得息,昼不得停”。

六安瓜片的成品,叶缘向背面翻卷,呈瓜子形,汤色翠绿明亮,香气清高,味甘鲜醇,又有清心明目,提神乏,通窍散风之功效。如此优良的品质,缘于大别山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有道是,茶在唇边,冒着沁怀的宁香。一杯茶,从开水漫过茶叶的简单,轻易招惹了千丝万缕的牵连。茶香弥漫。神思恍惚。那些秋天,在水里开了,洁净如云。是茶香或是水澈,一样弥漫。不言,不语。此刻,心海如澜。有什么声音,在诉说着清香横斜。风过了,千叶繁花,水里盛放,茶香渐淡。安静如兰。淡忘。红尘之上,有一种情怀,淡如茶,有一种人生,澈如水。六安瓜片,生于斯,长于斯,不茗则已,一茗惊人,大凡享用者,终身追随而无悔也!

小七(2014-04-1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