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温克族不得不说的风俗--part2

家乡区县: 鄂温克族自治旗

驯鹿民族 驯鹿,也叫角鹿,俗称四不像。特点是公鹿、母鹿都长角,性情温和。原为野生动物,经鄂温克先人的驯化,成为游猎民的交通和生产工具。驯鹿适应高寒山地气候,吃苔藓,善于在雪地和沼泽中行走,载重可达百斤以上。猎民搬家、打猎全靠驯鹿驮物。猎民搬家时,由一头驯鹿在前驮着“祖先神”,人们将这头驯鹿视为“神鹿”,人不能骑。

猎手

鄂温克族的猎民们世代居住在大兴安岭的密林中,猎手们积累了丰富的狩猎经验,培养了勇敢机智的性格。好猎手出门不多带子弹,只装几颗只要遇到一般的野兽,就一定会按子弹的数目带回猎物来。猎人们耳聪目明,不仅熟悉山林,对野兽的习性也摸得一清二楚。夏冬季节,他们能准确地辨别出野兽的足迹。并据此辨别野兽是惊跑的,还是自由走的。

畏熊习俗

鄂温克人对于熊也是像鄂伦春人一样具有矛盾的心理。在他们的传说中:熊原来也是人,因犯了错误,上天惩罚他,使他四肢走路,吃野果为生。熊向天神提出一个要求:我变成熊,人们可以吃我的肉,但骨头不能乱扔。天神同意了。所以鄂温克猎民在猎熊时,把枪叫"呼翁基"(吹火筒);熊死,说熊睡了;吃熊肉时,要学乌鸦叫,表示是乌鸦在吃肉,而不是人;最后要将熊各部位的骨头的一部分捆好,悬挂在两棵树之间风葬,要磕头、敬烟。

敬火之俗

鄂温克人敬火如神。无论在家中还是野外,均不用 有刃的东西拨火,不用水泼火,不能将污秽之物扔进火 中。吃肉、喝酒时也要先敬火。每年的1 2 月2 3 日, 牧区的鄂温克人还要举行祭火神仪式:在火位的正面放 一桌子,摆上多种供品。在火架的四周点上灯,挂上五种彩色布条,火架里面用木条搭一个框,上放羊的胸骨 ,撒上羊油,然后将火点燃,把各种供品投入火中。与 此同时,主祭火神的妇女还要跪在火前,口中念叨着请求火神宽恕这一年中家人对火的失礼之处。之后,全家 人向火磕头。祭火后3 天内禁止拨火、掏灰。他们之所 以如此敬重火,除了火在他们生产、生活中的重大作 用外,还因为他们认为火的主人是神,每户的火主就是 自己的祖先,如果失去了火主,这户人家也就香火难续 了。

吴慧敏(2014-11-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