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克崖画

 

 

它克崖画位于元江县青龙厂镇它克村东北面的扎营峰南麓,崖画长19.5米,高3米。画用赭红色绘成,有人物、动物、蛙人及舞蹈狩猎图像。人物绘画简练传神,动物图像有爬行动物和哺乳动物等。舞蹈图像和狩猎图像反映了原始社会先民的生产、生活习俗以及生殖崇拜等。时代约为新石器时代,距今大约3至4千年,第一平台下曾出土1件石器。  崖画面南呈崖厦状,一般高于地面2米,最高处离地面15米。画幅中有可辨认图像109个,约有三分之一的图像部分被剥蚀。 图像中人物最多,符号其次,动物最少。人物一般有女性、男性、蛙人。女性人物多数以母性崇拜物为主体,用抽象写意手法绘制, 形象威猛而神秘。男性多数涂成"V"字剪影形,四肢富于变化,形体比女性小, 其中有一组狩猎舞蹈图极为生动。蛙人身体有2至5条纵纹,各种神态跃然壁上,可能是被崇拜的蛙神。崖画均为红褐色,颜料可能是用血和赤铁矿调和而成

它克崖画与其他地方崖画相比,其风格和特点,不论人物、动物,没有雷同的动作姿态。凡人物四肢都画出肌腱,看体态能辩认出性别、成人或儿童以及地位高低等。绘画技法虽原始,但线条准确、流畅、古朴生动,手法多变,用剪影、单线、曲线、直线等画法,勾勒出外部形态。有的身上加饰纹,如齿纹、弦纹、波纹、涡纹、圆弧、圆点,头首冠状物或须发髦辫等各有千秋。从形态上看,有直竖、分披、下垂、曲卷、长短等。按性质分为鸟翎、兽尾、兽角、须、发一类。

崖画下有两级平台, 为人工加工, 似为原始人群进行宗教祭礼的场所。崖画年代, 目前尚无可靠资料确认。与沧源崖画(距今约3000年)比较, 它克画中没有沧源画中的弓箭、牛耕、村寨等图像,说明它克崖画较为原始, 年代应早于沧源崖画。它克崖画对于研究原始社会生产、生活、科技、艺术及民族起源有较高价值, 为研究新石器时代社会生产、生活、宗教及民族起源等提供了宝贵资料。後来又在距它克的15公里的假母拉发现了一处新的崖画点,绘制内容、技法与它克崖画相近。1987年12月21日,它克崖画被列为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崖画之上约200米坡地上,有一水平溶洞,当地人称"阴宾洞"。洞内高大宽敞,幽深,洞口向阳,避风,干燥,适于穴居,推断为崖画人居住过,待发掘。此外,在它克地区尚有古称"东山苍翠"、"龙池倒影"、"水壶高悬"、"松林古寺"、"巽方石桥"、"寿星仙洞"、"飞泉瀑布"、"悬岩卧虎"等旧"八景",大多属自然景观,有一定参观旅游和开发价值。

 

网络营销主页http://www.wm23.cn/lixin_lixin

我的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94426417.html

我的微博:http://weibo.com/u/5063452263

个人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063452263

 

 

一个哈尼女孩紫英(2014-11-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