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睿宗桥陵,建于唐玄宗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是唐朝第五代皇帝李旦的陵墓。他是唐高宗李治的第八子,武则天皇后的第四子。公元712年,李旦将皇位禅让给有功的三子李隆基。开元四年(公元716年),李旦卒,李隆基将其父葬于蒲城县城西北约13公里处之丰山,定名桥陵。
桥陵以山为冢,在山腹开銮地下宫殿,在地面上绕山筑城,四面各开一门,陵园周长约13公里,因建于开元盛世,各种设施十分崇厚。距今已历经一千二百余年风蚀雨剥,但所保留的40多尊巨大石刻:石华表、石鸵鸟、石马、石人、石狮等,却依然眉目清晰,生动自然。石雕排列成行,气势磅礴,蔚为壮观,堪称盛唐石刻艺术的露天展馆。陵园分内外城,当时地面建筑除雄伟的九间大殿外,还有阙楼、下宫和陵署等10余座,建筑达140多间。桥陵海拔751米,山川秀丽,沃野千里。气象万千,景色宜人。占地面积886亩,累积植树300余万株。1988年,桥陵被国务院确定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谜团一:奇特的鸵鸟眼睛
在桥陵南门神道东西两侧,排列着雄伟的石刻群。其中有一对浮雕石鸵鸟。近看整个鸵鸟石雕,生动传神,栩栩如生。然而站在一侧鸵鸟跟前看对面的鸵鸟,就会发现惟有乒乓球大小的鸵鸟眼睛呈白色,异常分明,而其他部位却形象模糊。鸵鸟的眼睛与身体各部位同为一块石刻,并无任何特别之处。那么,古人是动用怎样的雕刻手段,创造出这样的奇观呢?
谜团二:击敲石马传钟声
在桥陵陵区,有5对石马(现存9匹),其中东边第一匹和西边第三匹击敲拍打时会听到钟鸣声。然而奇怪的是不论你在石马的哪个部位拍打,钟鸣声都会聚集在马嘴边,细听时你会感觉马的身体是空的。而据资料介绍,桥陵石刻石料取材于富平县境内的将军山和万斛山,绝无空心的雕刻。那么,来自同一地方的石料敲打后却发出不同声响,这是雕刻之谜,还是石料之谜?
谜团三:毛茸茸的鸵鸟颈
桥陵石鸵鸟的雕刻手法细腻逼真,细观其脖子下绒毛竟也刻得清清楚楚、丝丝分明,如此细微的雕刻手法实属罕见。当你把手放在鸵鸟脖子下感觉时竟还有毛茸茸的感觉,令人叹为观止。
谜团四:同一獬豸两种效果
獬豸又叫独角兽,是唐十八陵所独有的一种异兽雕塑,在桥陵石刻中东西两边各有一尊,身高约3米,体形硕大,近看怒目露齿,面容凶恶,而从对面看,竟又像一位慈祥的老人,低眉含笑。这种视觉效果,类似于今天的三维立体画。那么。唐代工匠是用何种手法完成这种奇妙的效果呢?
谜团五:美女石雕意何为?
据资料介绍,在桥陵石刻中,有10尊美女石雕像,皆为手托盘状。当地称为“十美女进膳”。今年10月份,蒲城县文物局的工作人员在对陵区神道普钻时,出土了一尊美女石像,尽管残存膝盖以下部分,但从脚上可以证实传说属实。但在唐十八陵的石刻中,有美女石像惟桥陵一处,不知何意?
谜团六:全是武将没文官
唐陵神道石雕中一般都是按左文右武排列,而桥陵中则全是武将没文官,而且武将神色都很自豪和高兴,有的低眉含笑,有的张口大笑,甚至嘴部、脸部的肌肉抽搐、收缩都依稀可见。那么如此逼真造型与无文官究竟何故?
蒲城县文物旅游局胡增欣副局长告诉记者,唐桥陵如此众多的谜团,近年来已经深深地吸引了中外专家、学者及广大游人的深层研究与猜测,随着考古和旅游事业的发展,桥陵石刻的众多谜团公之于众的时候指日可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