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一食面猴猴,通身无肉存骨头,头毛浏塘(长)足三尺,木虱掠着一裤头。”这是潮州人对鸦片烟鬼的写照,在清未时潮州有很多鸦片烟馆,下面一个有关鸦片烟馆和火烧府楼的传说,今天看来关非真实。
清末潮州城泮巷有家鸦片烟馆,老板姓陆,该馆生意普通,每夜只有十个左右顾客,都是熟人,有天晚上来了一个熟客,长得脚长手长,人枯瘦的脸上看出也是一个鸦片烟虫,陆老板觉得“火烧猪头——熟面”(好似相识),又不知他姓甚名谁,反正他递过二钱银子,老板就给他一付烟具和一盏鸦片烟膏,当时潮州有一歌谣,把城东各乡乡各,写成食鸦片过程:大炮(烟枪)别样在溪口乡,爱雾(炸)官塘(肝肠)做平洋,铁铺听知出家伙(烟签),深田枝灯(丁)先来烧。这新客也躺下过瘾去了
天亮前客人走了,陆老板清点收银,明明收了十三客的钱去少了一份,而钱格里有一小撮银纸灰,甚是奇怪?第二夜,他便找来纸张,把每位客的钱分别包起来,这也不难,因如张三李四、王五林六之类一一写明,亲顾客也来了,不知名字便不写。隔天一看,没有写名字的二钱银子变成一撮银纸灰。陆老板大惊失色,目瞪口呆,过了一会,定下心来,急忙赶去城隍庙求城隍公保佑,以免恶鬼缠身,到了城隍庙,先拜速报爷,当时有“速报爷食家(多)过城隍公”的俗语,因为靠速报爷传达,不多酬祭品,他不通报,由于吃得太多,有肠胃病(潮州称为:账破像),故很瘦,那知抬头号一看,这二晚去抽鸦片的,竟是这位速报爷,难怪那样而熟,当下点香叩头,求神明赐福,不可降灾,又拜城隍保佑。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