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室贡米”——小站稻

家乡区县: 天津津南区

小站米,产自天津小站地区的一种特产稻米。小站开发,仅有120年。但小站稻却是自北宋以来,千余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历代先哲垦拓北海,法式南方的实践递鍃推进下,得以问世的,是整个天津屯垦史上的一个突出环节。小站开发,仅有120年。但小站稻却是自北宋以来,千余年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在历代先哲垦拓北海,法式南方的实践递鍃推进下,得以问世的,是整个天津屯垦史上的一个突出环节。曾以江淮粳稻为母本,但结果却优于江淮稻;曾以韩国、日本的稻种为 籽种,而品位却超越了韩国稻和日本稻;其前驱是葛沽稻,但比葛沽稻更胜一筹。“一篙御河桃花汛,十里村爨玉粒香”。南运河水夹带着漳河从黄土高原卷来的泥沙和氮、磷、钾等有机肥料,注入了小站的土地,以甜刷咸,化碱成腴,构成了独特的优质稻生长条件。至1948年津南解放前,小站稻一直是靠限制马厂减河上游用水,才保证了收获的,特产也有特殊的局限性。?

新中国成立到公社化以前,小站稻种植面积,单产,品种进化,都达到空前高峰。其后,马厂减河、海河上游各河系,拦河截流,建库蓄水,九河下梢的天津,水量逐渐减少。1968年,独流减河切断了马厂减河,南运河水绝源,靠海河水维持。1973年,全区“稻改旱”。1975年以后,境内小站稻局部恢复。80年代末,津南区重新开发优质小站稻成功。21项有毒物质指标监测,18项为零,3项低于国家要求的数值,被命名为绿色食品。

素有“皇室贡米”美誉的天津津沽小站稻,培育生产始于明朝,盛于清代。昔日,引用运河肥水浇灌,使小站稻,占天地之利,经人勤耕耘提纯而形成,人们称赞小站米“作粥塘沽米粒长,晶莹剔透赛琼浆”。天津地区种植水稻历史悠久,其地理位置、气候、土壤和灌溉水源等生态条件,适宜生产优质稻米,历代史料多有记载。
天津小站稻米粒椭圆形,晶莹透亮,垩白极少,洁白有光泽,蒸煮时有香味,饭粒完整、软而不糊(粘),食味好,冷后不硬。南运河水源上游来自黄河,含淤泥和腐殖质较多,水质很好,灌溉稻田不仅省肥高产,稻米外观、蒸煮、食味品质均佳。科学考证,应是形成“小站稻”名特优产品的主要因素。并使其成为清皇室的贡米。声望遂超过了葛沽稻。 20世纪三十年代后,又从日本、朝鲜引进“银坊”、“水源”等优良品种,米质更佳,真是“一家煮饭,四邻飘香”,小站稻已成为天津的风物珍品,闻名遐迩。新中国建立后,党和政府大力发展小站稻生产,推广普及科学技术,水稻品种不断更新更换,栽培技术逐步改进,稻米品质和产量大大提高,改善了人民生活,并以特二级质粳米出口,换取外汇,支援国家建设。

天津市津沽粮食工业有限公司地处被国务院命名为“中国小站米之乡”的天津市宁河县经济开发区内,始建于1938年,是一个有着60多年发展历史的集大米、面粉加工于一体的粮食加工龙头企业。公司现拥有日产180吨大米生产线和从日本引进的日产量40吨精制米深加工生产线各一条,年可加工小站米65000吨,公司依托宁河县盛产小站稻这一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优势开发生产了“津沽”牌特级精制免淘米、精制免淘米、特级精制米、精制米和特等米等5大系列、40多种规格。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公司又新研制出富硒米、富锌米、有机米和粳糯香自调营养米、四季粥米。产品以颗粒均匀,如冰似玉,晶莹甜糯,清香爽口而闻名于国内外。在同类产品中独占鳌头。“津沽”牌小站稻米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还畅销山西、四川、青海、内蒙古、新疆等2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远销美国、南非、东南亚、新加坡等国

 

heney晴(2014-11-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