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民族大学校简介
内蒙古民族大学由有着50多年办学历史的原内蒙古民族师范学院、内蒙古蒙医学院、哲里木畜牧学院合并组建,是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唯一一所学科较为齐全的区属普通全日制综合性大学。
学校总面积236.6万平方米(3549亩),其中,教学占地面积91.1万平方米(1366.5亩),校舍建筑面积352782.99平方米(不含市图书馆为343447.84㎡)。现有教职工1769人,专任教师1064人,其中正副教授432人(正教授126人、副教授306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52人,具有硕士学位教师635人。学校现有全日制本专科生20664人,研究生596人,留学生334人),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15700人。五十多年来,学校累计为社会培养各级各类人才14万多人。
学校设政法与历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蒙古学学院、文学院、外国语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数学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蒙医药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护理学院、传媒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和大学外语教学部25个教学单位;设图书馆、分析测试中心、学报编辑部、网络中心、高等教育研究所、蒙医药研究中心6个教辅单位;设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和第二附属医院(牙克石林业总医院)2个附属单位。学校有世界史研究所、科尔沁文化研究所、计算物理研究所、蒙医药研究所等18个校级研究所。现有本科专业59个,职业技术教育专业7个,涵盖了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经济等11个学科门类;有6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3个硕士学位推广领域;学校现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有自治区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重点培育实验室1个、自治区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科尔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1个,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内蒙古东部经济历史文化研究基地1个,有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和3个省部级重点培育学科,12个自治区级品牌专业,23门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另外,学校还设有77个基础实验室,有6个版本的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其中社会科学汉文版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学校图书馆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二级检索站,藏书158.4万册,中外文报刊种类3000余种,建有光盘、网络数据库,拥有大型电子阅览室。学校拥有较为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有连通三个校区及教工住宅的校园网络。
学校已与辽宁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等6所国内高校和日本酪农学院大学、日本作新学院大学、日本上越教育大学、蒙古国国立大学、蒙古国卫生科技大学和韩国又松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爱尔兰格里菲斯学院等8所国外院校开展了合作办学,已经选送了400余名学生到国外合作院校交流培养。
学校坚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民族政策;坚持以人为本,以德育人,依法治校;转变教育思想,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优化人才培养模式;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推进学校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指导思想,为实现"整体办学水平跨入全区高校先进行列,部分学科达到区内外领先水平"的目标进行着不懈努力。
内蒙古民族大学校门
学校设17个教学单位,3个教辅单位和3个附属单位;设7个科研机构。学校现有50个普通教育专业,11个职业技术教育专业,涵盖了法、教育、文、史、理、工、农、医、管理等9个学科门类。学校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留学生 招收资格权和外籍教师聘任资格。学校现有11个硕士学位授予点,1个国家级重点学科,3个省级重点学科,3门自治区示范课程。5个版本的学报在国内外公开发行。学校图书馆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二级检索站,建有光盘、网络数据库,拥有大型电子阅览室。学校有42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拥有较为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有连通三个校区的校园网络。
教学质量
学校视教学质量为生命线,本着以学生为本,一切为了学生的原则,狠抓教学质量。成立了由经验丰富的教师、组成的教学指导委员会、教学督导组,加强了对教学过程的有效监控;在学生中组建教学教学质量信息员队伍,及时反馈教学质量反馈信息;建立教授承担本科教学任务制度,根据不同情况对教授、副教授讲授本科课程的工作量和质量作出相应规定;建立了校院两级教学会议制度。在强化管理的同时,注重教师队伍建设,一方面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一方面立足稳定和培养现有人才。学校还制定一系列优惠政策,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2002年,学校顺利过了自治区教育厅组织的本专科教育、研究生教育、成人教育、职业教育、远程教育等教育教学评估。
学校把科研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知名度的主要途径,强调科研要与当地生产实际专业结合,加快科研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为地方经济和社会进步服务。蒙医药专业发挥特色优势,与企业合作开发的三种蒙医药剂型改革项目已经完成中试产品的试制。草学专业的“健宝牧草高产优质栽培及开发利用研究”项目,通过内蒙古自治区科委组织的成果坚定后,通辽市及周边地区以推广种植健宝牧草30万亩。刘文鹏教授主编的《古代埃及史》获得第三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二等奖,并被教育部列为研究生教学用书。《科尔沁文化丛书》已出版五部,为通辽打造“科尔沁文化品牌”提供了可利用的史料和拓展思路的明鉴。已有省部级以上获得成果9项,市级奖成果10项;已申请国家级项目7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立项项目72项。
校园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丰富多彩,丰富了师生的文化生活、陶冶了情操、提高了素质。
基础设施
学校图书馆占地面积40000平方米,藏书159万册,中外文期刊种类3000余种,建有光盘、网络数据库和中国知网学术期刊镜像站,拥有大型电子阅览室。学校有77个基础和专业实验室,拥有较为先进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建有连通三个校区及教工住宅的校园网络。
学校图书馆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二级检索站,藏书70万册,中外文报刊种类1800余种,拥有较为先进的教学、科研设施。学校已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药科大学、沈阳农业大学、解放军军需大学等国内知名院校建立了合作关系。同时,还与美国、加拿大、日本、蒙古、澳大利亚等国家的一些教育科研机构建立了联系,并与日本酪农学园大学,昆士兰科技大学、托马斯大学等海外知名高校签订了校际合作协议。内蒙古民族大学的办学宗旨和指导思想是:“立足东部,面向全区”;遵循教育规律,转变教育思想,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发展师范教育,突出办好蒙医专业,拓宽农牧专业办学领域,创办新兴学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的复合型人才。
为确保学校事业的正常发展,校园及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始终受到校党委的高度重视,同时,也得到了地方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学校成立了校、院两级“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的领导机构,制定了《关于加强校园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实施意见》等19个规章制度,并建立了校领导接待日和三级值班制度。通过年初签定《校园治安综合治理目标化管理责任书》的形式,落实了责任,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局面已经形成。在加大人、财、物投入的保障下,建立了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防范体系的长效工作机制,从而有效遏止了重大事故和治安案件的发生。普法宣传、安全教育工作不断深入,民族团结进步活动进一步深化。校园内民族团结、事业进步、祥和稳定,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
民族大学正在为实现“把学校建成培养高层次创造性人才的摇篮;成为内蒙古东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知识创新、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成为当地民族文化和教育开发、研究的中心;成为学科门类比较齐全,以教学为主、教学科研相长,具有鲜明地方特点、民族特色和学科优势的综合性大学”的发展目标进行着不懈努力。
办学特色
多年来,学校注重发挥民族特色、地区特点和学科优势,确立了具有丰富内涵的教育理念,形成了大力发展.民族高等教育,传承和弘扬蒙古族优秀文化,创新和发展蒙医蒙药,培养蒙汉兼通的少数民族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办学特色,在为自治区和国家培养少数民族优秀人才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学校的发展建设,始终受到国家和自治区领导的关怀和支持。原国家副主席乌兰夫曾为学校题词,全国人大常委会原副委员长布赫,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司马义·艾买提、乌云其木格,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自治区党委书记储波、自治区政府原主席杨晶、自治区政协主席陈光林等都曾来校检查指导工作。
院系设置
学校设政法与历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蒙古学学院、外国语学院、文学院、传媒学院、音乐学院、美术学院、体育学院、数学学院、计算机科学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化学化工学院、机械工程学院、农学院、动物科技学院、蒙医药学院、医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国际交流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临床医学院、大学体育教学部和大学外语教学部、共27个教学单位;设图书馆、分析测试中心、学报编辑部、网络中心等6个教辅单位;设后勤服务总公司和两个附属医院。
荣誉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自2001年以来连续三年受到中宣部、教育部、团中央、中华全国学联的表彰。2002年4月学校获得中宣部宣教局等六家单位颁布的全国公民道德建设知识建设竞赛优秀组织奖;在全国青年学习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知识竞赛和征文活动中,获得共青团中央和求是杂志社颁布优秀组织奖。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