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黄牛——中国黄牛之最

家乡区县: 南阳市新野县

  美誉:全国最大的黄牛基地;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专门机构,南阳黄牛是全国五大优良黄牛品种之一;一九九八年,被国家农业部首批列入国家蓄禽品种保护名录;二○○六年六月二日,南阳黄牛列入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简介:南阳黄牛饲养历史悠久,资源丰富,其身躯高大,力强持久,肉质细,香味浓,大理石花纹明显,皮质优良。南阳黄牛毛色分黄、红、草白三种,黄色为主,而且役用性能、肉用性能及适应性能俱佳,且带动南阳经济的快速发展……悠久的黄牛养殖历史,优越的自然条件,几十年来的科技创新和标准化建设,有力促进了南阳黄牛的育种,南阳黄牛品质得到大幅度提高。目前的南阳黄牛,数量多,品质优,分布广,已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认同、在国内外市场叫得响的一个优秀地方品牌,是南阳人民宝贵的资源财富。

1产地资源

  南阳黄牛之所以盛产于南阳盆地,并成为全国五大优良黄牛品种之一,既得益于南阳盆地唐、白河流域特有的生态区位和自然资源的先天优势,同时也与南阳人民千百年来的辛勤培育密不可分。
南阳黄牛是我国著名的优良地方黄牛品种,主要分布于河南省南阳市唐河、白河流域的广大平原地区,以南阳市郊区、唐河、邓州、新野、镇平、社旗、方城等八个县、市为主要产区。目前,全省约有南阳黄牛200多万头。

  南阳盆地特定的土壤和气候条件,是南阳黄牛这一特有品种形成的基本因素。南阳地处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带,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无霜期长。尤其是占南阳盆地面积70%以上的唐、白河流域,岗峦、河谷相间,平原面积广阔,土地肥沃,人口稠密。历史上,大面积的山岗荒地和河谷湿地为南阳黄牛的生长提供了充足的牧草,肥沃平原的大面积耕作既需役使大批耕牛,又为饲养南阳黄牛提供了秸秆等饲料。在这些特殊的自然条件作用下,经过千百年的培育,南阳黄牛逐渐成为体躯大、耐粗饲、品质优、数量多、役肉兼用的优秀地方品牌。

2原料特点

  南阳黄牛属大型役肉兼用品种。体格高大,肌肉发达,结构紧凑,皮薄毛细,行动迅速,鼻颈宽,口大方正,肩部宽厚,胸骨突出,肋间紧密,背腰平直,荐尾略高,尾巴较细。四肢端正,筋腱明显,蹄质坚实。牛头部雄壮方正,额微凹,颈短厚稍呈方形,颈侧多有皱襞,肩峰隆起8~9厘米,肩胛斜长,前躯比较发达;睾丸对称。母牛头清秀,较窄长,颈薄呈水平状,长短适中,一般中后躯发育较好。
南阳黄牛的毛色有黄、红、草白三种,以深浅不等的黄色为最多,占80%。红色、草白色较少。一般牛的面部、腹下和四肢下部毛色较浅,鼻颈多为肉红色,其中部分带有黑点,鼻粘膜多数为浅红色。蹄壳以黄蜡色,琥珀色带血筋者为多。公牛角基较粗,以萝卜头角和扁担角为主;母牛角较细、短,多为细角、扒角、疙瘩角。公牛最大体重可达1000公斤以上。

3神话传说

  牛郎织女传说的地方化,不仅仅与传说中的人物、地点和地方有关,而且所反映出的农耕地区的特点非常明显。耕牛是农耕地区不可缺少的役力,是从事农耕的主要“生产力”。同时,牛也是牛郎织女传说中的主要角色。南阳黄牛是我国五大良种牛之一,享誉海内外,南阳牛的历史悠久,自然就产生了许多“牛”的故事:“伏牛山”、“嫦娥与黑牛”、“百里奚养牛”……,牛郎织女便是其中最精彩的一段。当今的南阳是一个农业大区,汉代的农业领域亦十分辉煌。张衡赞美家乡的《南都赋》有“百谷藩庑,翼翼与与”。早在春秋时代,南阳黄牛已进入舍饲、圈饲阶段。生于南阳长于南阳的秦国名相百里奚就善于养牛,在他的落魄生涯中,于南阳城西麒麟岗牧牛为生,他曾闻周王子颓喜欢牛,即以养牛做为晋见阶梯,被传为佳话。在汉代,斗牛成为南阳当时盛行的一种活动,由此在举世闻名的南阳汉画像石中出现了大量的牛的形象。如此渊源的“牛”文化,从而产生了南阳城西牛家庄的“牛郎”就不足为奇了。

4主要性能

  役用性能:南阳黄牛公母牛都善走,挽车与耕作迅速,有快牛之称,役用能力强。一般牛每日可耕地2~3亩,载重1000~1500公斤,日行30~40公里。

  肉用性能:牛肉营养丰富,南阳黄牛更是别有一番优势,一般中等膘情公牛屠宰平均为52.2%,净肉率43.6%,骨肉比为1 : 5.06, 且食用味道独特,深受各地人民的称赞。 

 

5发展历程

  南阳农民历来有养牛习惯。远在春秋时代,南阳黄牛已进入了舍饲、圈养阶段。生于斯长于斯的秦国名相百里奚就善于养牛,在他大半生的落魄生涯中,于南阳城西麒麟岗养牛成为他谋生的主要手段。明清时代,南阳黄牛已遍布于唐、白河流域。悠久的养牛历史,孕育了南阳盆地千家万户养牛的民风;南阳农民普遍具有养牛习惯和技能。

  建国初期,国家有关部门在南阳市建立了全国第一个黄牛繁育专门机构,开展对南阳黄牛的系统选育。上世纪七十年代,南阳率先在国内推广普及牛的冷配技术,实现了黄牛育种史上的一次历史性跨越。上世纪八十年代,国家有关部门制订并颁布实施南阳牛国家标准,同时把品系繁育技术应用于南阳黄牛育种工作中。上世纪九十年代,科技人员首次把胚胎移植技术引入南阳黄牛育种工作中,又明确提出了把南阳黄牛培育成为我国一个专门肉牛品种的目标,以填补我国肉牛品种的空白。该项目相继被列入国家“948”项目和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1998年,南阳黄牛被国家农业部首批列入国家畜禽品种保护名录,2002年又通过国家质量技术监督总局原产地标记域名注册。另外,南阳黄牛在我国的很多省区被大量用于改良当地黄牛。南阳地区多年来向全国提供种牛17000多头。在纯种选育和本身的改良上有向早熟肉用方向和兼用方向发展的趋势。如与利木赞牛、夏洛莱牛、皮尔蒙特、契安尼娜、西门塔尔牛、鲁西黄牛等牛杂交,可提高产肉、产奶性能和经济效益。

  据初步统计,止2003年,全市黄牛饲养量达442.2万头,其中存栏300.5万头,占全国2.3%、全省的22.6%;年产牛肉18.2万吨。黄牛及其产品辐射上海、北京等全国十几个大中城市,并远销俄罗斯、韩国、日本、中东、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南阳黄牛品牌已经叫响,南阳黄牛产业正逐步形成,并正在成为南阳市发展农村经济的特色产业。

  更多内容请关注我奥

能力秀 http://www.wm23.cn/luoshuang22

词条 http://www.wm23.com/wiki/uc/83564.htm

梧桐子 http://www.wutongzi.com/uc/97524760.html

微博 http://weibo.com/234991288

博客 http://blog.sina.com.cn/u/3001597023

 

 

阿贝(2014-11-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