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圣石涛——广西清代最有名的画家

家乡区县: 全州县

石涛,是清代最著名的画家,因画而闻名,也因画有名而两次受到康熙皇帝的接见。康熙皇帝曾问他是何方人氏,石涛自称是“粤西全州人”(大约是怕康熙皇帝知道他的真实身份)。
据《辞海》所载,石涛是广西全州人,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古代名画家>>,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十大画家>>,也说石涛是全州人。但由接力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画圣石涛>>,由作者牛建农根据有关资料考证,石涛是桂林人,笔者认为很有说服力。
石涛姓朱名若极,是明靖江十三代王朱亨嘉之子(而靖江王是在桂林不在全州(只是因为他在全州湘山寺出家当和尚)。生于1630年(这是有关专家考证后的出生日期,而一般书籍说是1642年)。清兵杀到桂林时,他随母亲和宦官何涛逃往全州,隐姓埋名入湘山寺为僧,又号苦瓜和尚、大涤子、小乘客、零丁老人、清湘老人、瞎尊者等。
在寺院的五年里,逃亡清兵捕杀的王夫之曾来这里与他讨论过哲学问题,而石涛利用这里独特的条件,进行画的创作,并有了深厚的功底。后来因为躲避清兵追杀,在老方仗的指引下,逃往江西庐山。
石涛云游大半个中国,遍历名山大川,立志“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山水人物和竹兰花木画,笔调洒脱超逸,风骨清隽高雅,从而成为我国绘画史上异军突起别具一格的一派宗师。在明王朝朱元璋的高压政策下,画家们没有创造的摹仿成了风气,是他改变了中国画的面貌,也改变了中国画的观念,石涛对中国画坛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
石涛从广西全州出发,路经湖南的潇湘、洞庭,来到了江西的庐山,以后又在江苏、浙江一带漫游。后来在安徽宣城的敬亭山定居下来,一下住了十多年。在敬亭山,他与朋友组织了一个画社,他多次游黄山,所画黄山,别具一格。使安徽宣城朋友大为惊讶,都拜谒黄山,画黄山,从而便有了一个“黄山派”。而石涛与弘仁、梅清,成为黄山画派的三巨头。有人评论,梅清得黄山之影,弘仁得黄山之质,而石涛得黄山之灵。
后人把弘仁、髡残和石涛,合称为“三高僧”,另上八大山人朱耷,成为“四大名僧”或“四大画僧”。与三人相比,石涛不仅在绘画上独树一旗,而且在艺术理论上卓有成就。他的《(苦瓜和尚)石涛画语录》,何绍基评论说:“苦瓜和尚论画秘录十八章,空诸依傍,自出神解,为从来丹青家所未道。”
石涛从十四岁开始画兰花,他一生画得最多的,也就是兰花。一直跟着他的宦官何涛,临老回桂林时带着石涛送给他的两幅兰花,来到全州县湘山寺,找来全州最好的工匠,将兰花刻于寺中,那兰花碧叶迎风招展,欲指行人,暗香隐隐,似从石壁逸出,一笔一画,巧夺天工。据了解,现存的石涛遗作中只有两幅石刻《兰花图》,一幅在扬州,另一幅就在全州湘山寺妙明塔旁的飞来石上了。
石涛一生勤于创作,晚年的作品更多。现在著录和印出的画迹,已在六百件以上;他画上题的诗,也有五百首以上。石涛在绘画艺术上的成就,主要是在山水画方面此外,也画花果兰竹。
他的作品千变万化,丰富多彩,以淋漓酣畅的笔墨,形成一种新奇泼辣的风格。是山水画,更具有一种风吹浪涌、地动山摇的气概。石涛的绘画之所以具有这样的特色,是因为他反对陈陈相因的不师造化(自然),一味模仿古人的创作方法,主张从真实的山水中写出生动活泼的画面。
他一生之中,有大半是在漫游中度过的。他对于名山奇峰有浓厚的感情,他真切地认识到大自然是在时刻变化着的,不要说四季的景色大有不同,就是一天之内,早晨傍晚,风雨,景色也各有不同。
为了摸清黄山在各个季节,各个气候条件下的不同面貌,即使下着瓢泼大雨,或飘着鹅毛大雪,他也不畏艰险地去观察。那耸入云霄的天都峰,那令人的背,那高大雄伟的莲花峰,那多姿的五老峰,那奇特秀丽的笔峰,那巧夺天工的人字瀑,百丈瀑,那温暖宜人的汤池……,也都一次又一次地观察,不仅远看,还要近看,还尽量从各个角度细细观察。因此他说:“余得黄山之性。”别人看到他这样一次次地不辞辛苦来到这道路崎岖,风云莫测的黄山,就问他来干什么。他拿出自己的画稿,指着画稿上的一颗印章说:“搜尽奇峰打草稿”。他的朋友梅清说他画的<<黄山汤池图>>,令人如临真景,不胜惊叹。

梧桐子个人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87924349.html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ww.wm23.cn/asami
微博主页:http://weibo.com/u/3542835330
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3542835330

阿萨米奶茶(2014-11-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