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长武--昭仁镇 (3)

家乡区县: 陕西省长武县

进入二十一世纪,昭仁镇医疗卫生条件大为改善。地方病、传染病得到有效的防治,人口平均寿命延长,发病率下降,健康水平提高,计划生育取得突出成绩。
目前,昭仁镇范围内除有县医院、中医院、防疫站、妇幼保健站及私立华仁医院外,还有许多村级医疗保健站和私人诊所。
医疗设备也得到极大改善。比如中医院1985年7月始建时,只有职工32人,占地面积仅2.3亩,只有厦房15间,瓦房12间和一些普通的医疗设备。
1988年,拥有职工57人,配备了B超机。1989年——1990年,投资45万元,修建了建筑面积800m2的三层门诊楼。1993年建成锅炉房和药库楼。1996年,拥有职工90余人,购置了半自动血球计数仪,500mAX光机等大型设备。1998年——2000年,筹资24万元,购买了县药材公司地皮约1亩,修建了办公楼。工程完毕后,医院的病员数量和业务收入有了明显提升,年收入达到100万元左右。
2001年职工人数达80名,并购置了救护车2辆和生化分析仪、微量元素测定仪、TCD、自动包装中药煎药机等。2005年7月,根据卫生部城市医院支援农村医院精神,咸阳市中心医院对昭仁医院进行了支援,并对医务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特别市外科和妇科。
2006年1月份,国家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在我县开始实施,病员数量明显增加,医院年最高收入达196万元。2007年,昭仁医院争取到省中医药管理局中医院建设项目资金230万元,对医院进行扩建和更新换代原有过时的设备。
截至2007年底,昭仁医院占地5.2亩,建筑面积2610平方米,医院共有在职正式职工57名,临时工20名,年门诊量约2万多人次,住院1600多人次。医院常规医疗设备齐全。设置科室有中医内科、骨伤科、痔瘘科、妇产科、理疗科、检验科、放射科、心电图室等。设病床20张,已成为全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定点医院。和县医院医院一样,承担着全县17万人,特别是昭仁镇及毗邻各县区的医疗急救任务,并成为全县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要单位。由于医疗条件的改善,群众普遍认识到农村合作医疗的重要性和政策性,2007年参加合作医疗人数达到18360人,参合率达到了95%以上。
三、本镇所辖行政村、行政村所辖自然村、合并村情况
昭仁镇共辖21个村,分别是东关、李家胡同、东街、沟泉、七里、斜坡、李家沟、西关、南关、马场、小东庄、大东庄、崔吴、杏坡、灵凤、北关、宜山、尧头、罗峪、庙底、西大吉,还辖宜禄、金宇2个社区居民委员会。宜禄社区共1410户,7300口人,金宇社区共有1053户,5420口人。
为了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便于深入进行农业和农村改革,加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01年6月将西罗峪村并入东关村,村名为东关村。2005年9月,将柳树村并入大东庄村,村名为大东庄村。2007年5月,将庵前头村并入庙底村,村名为庙底村;同时,把官庄村并入罗峪村,村名为罗峪村;把崔家河村和吴家山村合并为一个村,村名定为崔吴村。截止2007年5月,昭仁镇共辖21个行政村。
四、昭仁镇产业发展状况
党的十一界三中全会以后,全党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昭仁镇党委、政府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根本目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有计划有步骤的对农村经营管理体制和产业结构进行了改革。在管理体制上,将全镇所有生产大队改为行政村,把城关人民公社改称为昭仁镇,建立了镇村合作经济组织。随即,分三个层次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一是改革种植业结构,建立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合体配比,突破了单一的“粮食型”“农业型”产业结构;二是改革大农业结构,种树种草,加快林牧业的发展,形成大农业的良性循环;三是改革整个农村经济结构,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商业、运输业、建筑业、服务业等非农业生产,使农村经济得到全面发展。通过调整,产业结构呈现出了“三升三降”格局,即种植业结构中,经济作物(含蔬菜、瓜类、花椒、烤烟、杂果等)逐年上升,粮食比重逐年下降;农业结构中,林牧副渔上升,种植业所占份额下降;农村社会总产业中,第二、三产业比重上升,第一产业比重下降。截止2005年底,全镇农业总产值3956.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14元。

简繁(2014-11-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