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州区
一、关于“十一五”期间巴州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形势
“十五”期间我区经济社会取得了较好的发展,但横向比较,在全省仍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并且与发达地区的差距呈继续拉大的趋势。全区GDP总量在全省181个县(市、区)中排在第50位,而人均GDP却排在第120位,农民人均纯收入排在第130位,其它一些经济指标也远远落后于全省平均水平,并且我们还面临着经济结构矛盾突出、基础设施滞后、区位优势不明显、发展基础薄弱等诸多困难和矛盾,将极大地影响和制约全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纲要》也全面、准确地分析了我区发展的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纲要》认为,目前面临着较好的发展形势,“外资西移、内资西进”的态势明显,为我们主动承接产业转移、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供了好机遇;国家对西部和革命老区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我们经济保持快速增长的良好势头,必将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广巴高速公路、乐巴铁路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启动建设,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发展的瓶颈制约将得到极大缓解;优良的生态环境和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使我们具有的比较优势,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面临的发展形势比较好。
二、关于“十一五”规划的发展目标
《纲要》围绕建设“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环境友好、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新巴州”的总体目标,提出了“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生态环境和人民生活等各个方面。
关于经济发展目标。“十一五”全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预期11%,力争达到12%,到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85.1亿元,常住人口人均GDP实现8736元,单位GDP能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0041万元以上,年均增长11%。
关于产业发展目标。2010年,全区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28.8亿元、17.5亿元和38.7亿元,三次产业比预期调整为35:20:45。
关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目标。《纲要》强调,要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基本普及高中教育;基本建立城乡医疗保障体系和医疗求助体系;帮助绝对贫困人口全部越温脱贫和低收入人口改善条件增加收入;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促使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基本达到小康水平。
巴州区
三、关于“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努力推进小康进程。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把加快社会新农村建设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一要培育新产业。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进一步调整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进程,做大做强优质粮油、果蔬、劳务等特色支柱产业。二要营造新环境积极推进农村“五改三建”工作,不断优化农村人居环境,提升生活质量。三要建设新设施。全面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网、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村城镇化水平,完善城镇功能。四要事业新发展。建立城乡统一开放的劳动力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就业制度,完善农村困难群体救助体系,加快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保障农民享有初级卫生保健,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等。五要培育新农民。大力开展科技入户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移风易俗教育工程,发展小康文化村和文明示范户,使广大农民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新型农民,提高自我发展能力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本领。只要建立新制度,切实加强农村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提高农民的民主法制意识,建立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营造良好的治安环境。“十一五”期间,启动300个村的新农村建设,力争建成150个,农村“四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农产品转化率达4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112元。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发展条件。一要加快交通建设。要积极配合市里完成广巴高速公路和乐巴铁路建设任务。完成区内所有省道改造,全部达到二级路标准,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或水泥路,村村通公路。二要加快城镇建设。按照“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协调发展”的思路,构建“中心城市面上——重点城镇——一般城镇”的“一心多级”网格化城镇本系,形成以巴城为中心,以恩阳、清江、曾口3个重点镇和25个中心镇人口达25万人。三要加快能源建设。以建设沼气为主,大力推广农村清洁能源,“十一五”末户用沼气池达5.5万口。全面完成农网改造,推进城市民网改造,努力提高供电能力。四要加快通信建设。建成覆盖率达98%以上的广播电视覆盖网和高质量、多功能、大容量的综合信息网。五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农田水利建设,促进库河水、地表水、地下水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新增恢复灌面10.2万亩,新增蓄水5493万立方米,解决农村安全饮水17万人。实施“沃土工程”、“金土地工程”,抓好土地整理项目。
巴州区
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十一五”期间,我区产业发展要以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为核心,实施工业兴区战略,加快优势产业发展。农业是基础产业,是工业发展的依托。要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抓好优质粮油、果蔬、中药材、蚕桑等农产品基地,优质肉猪、肉牛、禽兔等畜产品基地及优质林产品基地,实施良种工程、食品安全工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农村人才培训工程等四大工程。
工业是现代化不可逾越的发展阶段。工业化水平低是我区经济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工业的发展是决定巴州区经济发展速度和质量的主要支撑。要着力培育骨干产业,立足现有工业基础和优势资源,做大做强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医药加工、机构制造等产业。要努力培植重点企业,进一步盘活现有企业存量,努力扩大增量,加快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发展,培育一批大企业和企业集群,要抓好招商引资工业项目,争取政策性项目,增加工业发展投入。同时,要加强科技创新、制度创新,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服务业的发展程度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标志。要全面提升旅游经济质量和市场竞争力,围绕自然生态与历史文化两条主线,以生态为基础、文化为灵魂、市场为导向,整合旅游资源,打造旅游精品,壮大支柱产业,改善软硬环境,努力建设川陕旅游经济区和旅游辐射区。要发挥区域中心优势,加快交通运输、商品交易、餐饮娱乐、房地产等传统服务业发展,积极发展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信息服务、中介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不断增强消费经济的拉动作用。
发展社会事业,努力构建和谐巴州。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巴州的重要内容,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序的重要保证。《纲要》突出了科技、教育、卫生、文化体育、就业与劳动保障、人口与计划生育、人才开发等社会事业发展。一要加快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和科技对经济的贡献率。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优化教育布局,扩大教育供给。二要切实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加快图书馆、文化馆、宴阳初博物馆、乡镇文化体育站和青少年活动中心建设,搞好文物保护和管理。三要加快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公共卫生、城乡卫生和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救治体系。区人民医院、三医院达到二级乙等综合医院标准,乡镇卫生院实现“一无三配套”。四要控制人口增长,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十一五”末全区总人口控制在132.3万人以内。五要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个体工商业,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进一步完善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社会救助、最低生活
巴州区
保障、医疗救助和优待抚恤安置保障体系。六要围绕产业发展培育人才,建立激励机制引进人才,创造发展环境留住人才,“十一五”末,全区各类人才达3.2万人。
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生态环境建设是推进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要加大环境保护力度,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推进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抓好工业污染源、城镇污染源和农村污染源的控制。加强废物综合利用,抓好清洁能源建设,发展循环经济,创建节约型社会。
完成“十一五”目标任务,关键在党的领导,关键靠人去落实。为此,《纲要》就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加强民主法制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全面阐述,提出了明确要求。我们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断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驾驭全局、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和务实创新的能力,为加快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能力秀主页:http://wm23.cn/liu1112
梧桐子文章:http://www.wutongzi.com/uc/83826194.html
微博: http://weibo.com/5290491688/profile?topnav=1&wvr=6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5290491688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