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市朗底镇岑洞村,地处天露山南部,恩平、阳春交界的松木山下,素有“岩洞奇观”之称。
岑洞是石灰岩地区,有10多个溶洞,上档次的就有牛笼、飞鼠,大轿顶、吊沥岗、马竹氹、螺旋、石岩湾等10处,分布在松木山、云帽顶、天堂顶,吊沥岗山及岑洞河沿岸。
吊沥岗北边的大轿顶洞,有两个洞口,山下洞的洞口高宽各2至3米多,四周草木丛生,一片翠绿。该洞进深2500余米,洞中间有一道好似“玉屏风”挡住,把它分成两部分,前面像个大房间,高宽各6至7米,那“白玉床”上有一张“绉纱帐”,可睡七、八人,四周挂满了“袍服”,在火光映照下,闪闪发亮,清静高雅,富丽堂皇。
从“玉屏风”进去,空间狭窄,里面渗透出来的水汇成一条小涧,流经全洞,间中形成一些大小不等的水潭,若把石块投进去,“咚咚”之声绕洞回响。
清朝末年,朝政腐败,盗贼四起,匪首冯百芬(清湾乡人)以大轿顶洞为巢,率歹徒四处作恶,抢劫财物,绑架勒索,人们恨之入骨,把它称为“百匪洞” 。
1945年初春,我广东人民抗日部队向天露山区挺进,在岑洞建立抗日游击根据地,这是粤中有名的老区之一。一次部队袭击国民党阳春县春湾银行,把缴获的物资和法币珍藏在大轿顶、吊沥岗等洞内,这些洞成了游击队的后勤仑库。
与阳春接壤的叫牛笼洞,在土匪猖獗岁月里,有的村民晚上把耕牛拉进洞里隐藏,故称“牛笼洞”。该洞坐北向南,洞中有洞。洞口高宽各3米多,里面分别有3个洞,其进深各为四、五十米,另一个向天堂顶腹部伸展,它有多深,至今还是个谜。洞道弯弯曲曲,一高一低,坎坷不平,最宽4米多,窄的仅能一个人侧身而过。洞壁有的吊满了长短不一形态各异的钟乳;有的挂满了蝙蝠,一串串,一堆堆。
在牛笼洞北部有个“飞鼠洞”及两个无名洞。据说,飞鼠洞底下有条“阴河”,从南部阳春瓦盎村流经这里,然后向北穿越松木山,再流入该县茶园地区,神奇莫测。岑洞河畔有个三面外露的大石岩,名叫“石湾岩”,可容纳1000余人。在岩顶吊着一块石,有头、眼、鼻、手、足、身段等,形象如人,所以称“石人”,很有观赏价值。一次民兵训练,把它当“靶子”射毁了,颇感遗憾。
此外,在名叫“鱼洒”的地方,有一块巨石,高近10米,宽有7米,石下是岩洞,洞里是水潭,每逢山洪爆发,岑洞河的河水流经这里,漫过该石,直冲而下,浊浪滚滚,各种鱼类纷纷向上跳跃。这时,乡民们一边观浪一边捉鱼,实为奇观。
在吊沥岗山下的马竹氹,又名“水帘洞”。相传,很久以前,洞周围的农田因气候干燥,严重缺水,草木不生,乡民们饱受干旱之苦。一次,观音菩萨路过此地,见到如此情景,顿发慈悲之心,用杨柳枝蘸甘露洒遍洞周围,使光秃秃的山头变得树木葱茏。临别时,又把一只羊脂白玉瓶放在洞里,让流出来的瓶水变成了一条小溪,长流不息,使此地永不干旱。今日洞中小溪尚有一道瀑布,长约四、五米,宽两、三米,像一幅水帘,故称“水帘洞”。
溶洞,不仅蕴藏有石料、泉水、“夜明砂”(蝙蝠屎)及珍稀动物等许多物质财富,还是宝贵的旅游资源,所以,有人编写了一首顺口溜唱道:“岑洞风光无限好,奇洞藏在山里头。洞洞皆有财和宝,探宝请到此一游。”
http://www.weibo.com/u/1964477915微博
http://www.wutongzi.com/uc/47726386.html梧桐子
http://blog.sina.com.cn/u/1964477915博客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