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江澳头红树林

家乡区县: 汕头市濠江区

澳头村位于濠江区东北部,其红树林保护区是我国目前发现的面积最大、分布最北,以桐花为主,间有秋茄、海添、假茉莉、木榄、黄槿类等树种的天然次生红树林湿地。
"红树林"这一略带奇幻色彩名称的由来,是源于一种红树科常见植物-"红茄"的特徵。这种树的木材、树干、枝条、花朵都是红色的,其中树皮的部分可以提炼红色染料,于是称它的树皮为"红树皮",而中文名称则叫做红树林(Mangrove)。所以红树林并非是一种植物,而是泛指像红茄这类生长在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河口、海岸沼泽区域的耐盐性常绿灌木或乔木树林。
红树林的地理分布集中於赤道两侧南北纬 0 度至 25 度之间的海岸地带,是热带和亚热带海岸一种重要的湿地类型和重要的生态系统。目前,已知全世界红树林有23科30属81种。世界上最大的红树林位於孟加拉,面积广达一百万公顷,其次为非洲的尼罗河叁角洲,面积为七十万公顷。我国分布的红树林植物有12科15属27种(1个变种),加上10种半红树植物,共达12科25属37种,主要分布在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和台湾等省(区)沿海、香港和澳门地区,以及浙江省人工引进的红树林区,面积近1.4万公顷。  红树林又称"海底森林"。涨潮时,海水侵入淹没红树林的生育地,红树林的树身下半部都泡在水中,只露出上半部,看起来像是长在水面上的森林。在海水退潮之後,河流下游至出海口间,会露出泥质或沙质的滩地,这片被称�"潮间带"的地区,由於泥沙不断堆积,而形成河口三角洲、 湖等地形。这里的环境泥泞而潮,红树林植物选择黏质度高的泥质滩地着根生长,而松散的沙质滩地无法使红树林定根并支持树身,所以在沙滩环境是看不见红树林植物的。
正是由于红树林生态系统处于海洋与陆地的动态交界面,周期性遭受混有海水淡水浸淹的潮间带环境里,以致其具有许多特殊的生态学特征,包括独特的胎生苗繁殖,排盐、保水的叶片,多功能的支持根、地下根与呼吸根
潮汕地区处于粤东沿海,海岸线长,是北回归线进入亚欧大陆的第一站,韩江、榕江、练江等三条河流均汇集于汕头市流入南海,滩涂面积大。境内河流纵横,沟渠密布,港湾众多,湿地资源十分丰富,面积为79.6万亩,适宜种植红树林面积9.51万亩。红树林分布于气候因子的关系密切,特别是受气温和水温的影响,从红树林的生长条件看,它们大多数要求年平均气温21到25℃,最冷月气温13至17℃,年降雨量1400至2000mm,海水盐度1%至30%。人工引种成功的最北界浙江省温州地区的年平均温度只有17.7℃,最冷月均温只有7.3℃,我市年平均气温为21.2℃,最冷月均气温13.2℃,年降雨量1554.9mm,属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可见潮汕地区是沿海地带不可多得的红树林分布地,红树林的恢复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大片的红树林分布。历史上,汕头湾内的苏埃湾、澳头和葛洲的泥湾、达濠的濠江口和磊口附近、河浦、升平的牛田洋、潮阳的龟头海、澄海的盐鸿、南澳岛的深澳湾等地均有成片的红树林分布,但因围海造陆和乱砍滥伐,现汕头市只剩少量的次生林,分布在达濠磊口及澄海溪南等地,品种有8个科10个种,潮汕的原著居民称其为"茭萣"、"伽萣"。1999年11月,在南滨路苏埃湾又发现市区仅存的一片天然次生桐花树林(160亩)。
世界红树林分为两大群系: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岸的东方群系,以美洲、西印度群岛及西非海岸的西方群系,潮汕的红树林属组成种类最丰富的东方群系。在苏埃湾、澄海新溪等地的天然红树林,树种有桐花、老鼠勒、黄槿、秋茄、假木莉、木榄等12种之多,世界上"红、白、黑"三大类红树林汕头都有。几年前,美国亚历桑大学湿地专家格兰教授考察我市的红树林后惊异地说,汕头红树林种类之丰富、保存之完整、面积之大,实属罕见。
位于市区笔架山下的濠江苏埃湾的一片天然次生红树林,面积近200亩。有秋茄、桐花树、海、假茉莉、木榄、黄槿、老鼠等红树林种类。更为难得的是,这片树林引来了上千只候鸟。这些候鸟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黄嘴白鹭以及灰雁、天鹅等。远远望去,鸟群颜色黑白分明,时而在滩涂悠闲觅食,时而展翅飞上蓝天,使人心旷神怡。中山大学陈桂珠教授等对该片红树林进行实地考察,证明树龄在40年至50年之间,最高的树高4米。据陈桂珠教授分析,苏埃湾这片红树林,是从东亚、中美洲一带的红树林胚轴随海水漂流,这种胚轴可以漂流一个多月而不腐烂,漂到这里落到滩涂上而生长起来的,虽曾遭破坏而再顽强生长,故为次生天然林。这里的种类包括桐花树、秋茄、海漆、海刀豆、假茉莉,以桐花树占绝对优势,在红树林中属普遍品种。按红树林的生长规律,一年约长高20厘米至40厘米,但长至最高为4米至6米。专家认为这片红树林的生长密度、生长高度是粤东地区的典型代表。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曾有大片的红树林分布。历史上,汕头湾内的苏埃湾、澳头和葛洲的泥湾、达濠的濠江口和磊口附近、河浦、升平的牛田洋、潮阳的龟头海、澄海的盐鸿、南澳岛的深澳湾等地均有成片的红树林分布,但因围海造陆和乱砍滥伐,现汕头市只剩少量的次生林,分布在达濠磊口及澄海溪南等地,品种有8个科10个种,潮汕的原著居民称其为"茭萣"、"伽萣"。1999年11月,在南滨路苏埃湾又发现市区仅存的一片天然次生桐花树林(160亩)。
世界红树林分为两大群系:以印度洋和西太平洋海岸的东方群系,以美洲、西印度群岛及西非海岸的西方群系,潮汕的红树林属组成种类最丰富的东方群系。在苏埃湾、澄海新溪等地的天然红树林,树种有桐花、老鼠勒、黄槿、秋茄、假木莉、木榄等12种之多,世界上"红、白、黑"三大类红树林汕头都有。几年前,美国亚历桑大学湿地专家格兰教授考察我市的红树林后惊异地说,汕头红树林种类之丰富、保存之完整、面积之大,实属罕见。
位于市区笔架山下的濠江苏埃湾的一片天然次生红树林,面积近200亩。有秋茄、桐花树、海、假茉莉、木榄、黄槿、老鼠等红树林种类。更为难得的是,这片树林引来了上千只候鸟。这些候鸟有国家二类保护动物黄嘴白鹭以及灰雁、天鹅等。远远望去,鸟群颜色黑白分明,时而在滩涂悠闲觅食,时而展翅飞上蓝天,使人心旷神怡。中山大学陈桂珠教授等对该片红树林进行实地考察,证明树龄在40年至50年之间,最高的树高4米。据陈桂珠教授分析,苏埃湾这片红树林,是从东亚、中美洲一带的红树林胚轴随海水漂流,这种胚轴可以漂流一个多月而不腐烂,漂到这里落到滩涂上而生长起来的,虽曾遭破坏而再顽强生长,故为次生天然林。这里的种类包括桐花树、秋茄、海漆、海刀豆、假茉莉,以桐花树占绝对优势,在红树林中属普遍品种。按红树林的生长规律,一年约长高20厘米至40厘米,但长至最高为4米至6米。专家认为这片红树林的生长密度、生长高度是粤东地区的典型代表。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是http://wm23.cn/Jane0302 我的博客主页是http://blog.sina.com.cn/u/1957041585 我的梧桐子主页是http://www.wutongzi.com/uc/31524323.html 

陈美娟(2014-11-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