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王寺----登封

家乡区县: 郑州市登封市

       法王寺创建于东汉明帝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比被称为释源的洛阳白马寺仅晚三年,比驰名中外的少林寺要早424年。为什么说它是我国最早的佛教寺院呢?据《魏书·释老志》和《洛阳伽兰记》等书记载:汉明帝刘庄,夜梦法王寺金人,身长丈六,项有白光,飞绕殿庭。昼问群臣,大臣傅毅对刘庄说:“西方有神,其名曰佛,形如陛下所梦。”于是,在永平八年(公元65年),汉明帝就派遣郎中蔡音、中郎将秦景等10余人去印度拜求佛经佛法,历经三年时间,取回经卷42部。印度著名的佛教高僧摄摩腾、竺法兰也随同来到中国,汉明帝对摄摩腾、竺法兰非常敬重,亲自诏见,并将他们安置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居住(后来,因负经的白马死于寺中而尸体不坏,鸿胪寺便改为白马寺),鸿胪寺虽然条件优越,但位于京都洛阳,近在伊、洛河岸,既不便于高僧译经传法,又不便于存藏经卷。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汉明帝就在嵩山腹地最优美的地方为摄摩腾、竺法兰修建寺院,专供二人译经传教、存藏经卷,它虽比白马寺晚建三年,但白马寺起初并非专为僧人修建的寺院。所以说,法王寺乃我国专门修建的第一座佛教寺院。长期以来在汉传佛教界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法王寺的名称,历史上曾有多次变更,但寺名的每次更换,都是经帝王御赐命名的。由此可见,法王寺的历史地位是非常高的,它在隋唐前曾长期领导嵩山地区佛教

重兴大法王寺碑》刻立于1998年,高11.8米,宽2.14米,厚1.07米,重百余吨,由高志其先生撰文,当代中国书法家协会秘书长张瑞令书丹,碑正面题刻“重兴大法王寺”六个大字,为前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田纪云手书,碑的内容除记述大法王寺座落位置、周围环境、历史沿革外,最重要的是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现任方丈释延佛身残志坚,潜心修佛,没用国家一分钱、自筹资金、重兴佛寺、复振道场的无量功德。法王寺

走进山门,墙壁上绘制的是大型彩色壁画,介绍的是释迦牟尼身世及功德。主要内容有“梦象受孕”、“七步莲花”、“姨母抚养”、“出游感苦”、“夜别妻儿”、“六年苦刑”、“树下静修”、“大悟成佛”、“收徒说法”、“佛光普照”等。

金刚殿是一座仿清歇山式建筑,1993年7月修复,因殿内塑立有金刚力士像,故名“金刚殿”。金刚,名叫“夜叉神”,又名“执金刚”,是佛祖的卫士。金刚殿内四面墙壁上,绘制有《唐僧西域取经》大型彩色壁画,主要反映了唐代高僧赴西域取经遇到的种种劫难。如“万里取经路”、“误入波月洞”、“三打白骨精”、“除妖无底洞”、“降伏红孩儿”、“月宫擒玉兔”、“西天拜佛祖”等。

翻滚吧马婷婷(2014-11-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