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属于长治的美食

家乡区县: 长治市 城区

      长治的名吃中以上党腊驴肉最为有名,上党腊驴肉原专指沙锅腊驴肉,因制作创始于腊月而得名。它以新鲜驴肉为主要原料,配以各种香料、佐料、做工极为考究。其色泽鲜艳,醇香可口,以其独特的风味倾倒“美食家”,享誉古今。驴肉肌间结缔组织不甚发达,故俗语有“天上龙肉,地下驴肉”之说。上党腊驴肉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是理想的高蛋白、低脂肪食品。同时又可健胃、活血,是脾虚肾亏和贫血症患者的滋补食品。上党腊驴肉在清嘉庆年间已闻名四方,并成为皇室贡品。在80年代全国熟肉制品评审上,腊驴肉受到与会者的好评。此外还有长子炒饼、潞城甩饼 、长治三和面 、襄垣荤汤素饺 、酥火烧 、团子和软米糕、 壶关羊汤 、沁县干馍 、武乡枣糕 等等。

      武乡枣糕是武乡特有的一种食品,清到民国时期,曾蜚声于并州、平遥、太谷、潞安等地。枣糕距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是武乡经济实惠的一种民间小吃。具有质软、色黄、味甜之特点。
一、原料配备:软米面1000克,大枣500克。
二、制作方法:
1、取软米面放入木盆里,用温水搅拌成圪塔碎粒状备用。
2、将大红枣用清水冲洗于净、用温水泡软
3、将蒸锅置于旺火上,舀上净水,沸后套上专用蒸米的瓦甑铺沙布。取软米面粒撒入甑内一层(大约6厘米厚),待蒸气腾越后,再撒一层软米面粒,如此大约18厘米厚时,排放一层红枣。反复数次,直至甑满为止。
4、蒸熟后,倒在案板上,用湿布盖住,双手蘸冷水拍压面馍状,吃时,用刀切成薄片即可。
三、特点:色泽金色,绵软甘甜。

       壶关羊汤是我们壶关的传统名吃,同我省北路雁同一带的羊杂割汤、南路运城一带的羊汤泡馍,可称之为山西羊汤三大流派。壶关羊汤与另外“两汤”比较,可谓独树一帜,风味别具。
  喝壶关羊汤先要讲究时令,羊不吃青草了才开始做,吃开青草就停做了,约是从当年中秋到次年清明之间七个多月时间。据羊汤师傅讲是怕吃上青草,羊肉带上青草气,风味受损。羊汤羊汤,羊是基础。羊汤师傅都能慧眼识羊,百里挑一,在一群羊中挑出三五只一两年生的上好山羊养在后院待宰,所谓“后院拴羊,前铺卖汤”,以保就地现宰那种鲜味。羊汤师傅杀羊是绝活,几近“庖丁解牛,游刃有余”,杀得利索,洗得洁净,各个部位分得条理清楚。壶关羊汤一大特点是讲究尝全羊,即一碗汤中要有七八个羊肉饺子、三五个羊肉丸子、几块炖肉、血条、脂油与头、蹄、口条及胃、肠、心、肝、肺、腰等内脏切成的条条或块块,除羊的皮毛之外,应有尽有,连羊骨髓也熬在老汤中,难怪它能大补元气了。壶关羊汤又一特点是讲究老汤。每座羊汤馆里除正锅外,另设一口大砂锅专供炖羊骨架和羊肉块,此锅从中秋做汤开始坐在火上,到次年清明止,边舀边续,老汤不断。喝羊汤还要配吃黄蒸才算最好配伍。黄蒸是用黍米面包豆沙、枣泥馅做成的馍,极软、极甜、极粘,卖黄蒸师傅怕沾在手上,要用木匙抄在盘子里。喝一碗羊汤,吃一两个黄蒸,热乎乎、香喷喷,足以称得上是美餐一顿了。
  壶关做羊汤最著名的师傅出在店上、固村一带,他们代有传人。在我的记忆里店上鲍、固村李、小南青郭、桥头杨等都是闻名全县的做羊汤把式。他们不仅汤做得好,职业道德也好,童叟无欺,连当时我这样十来岁的小孩,给你舀得也像给大人舀的一样满,一样全,差别的只是大人坐高凳子,小孩坐低凳子罢了。可恶的是“文革”十年内乱,羊汤师傅也不能幸免一难,店上供销社羊汤馆那位李姓跛足师傅,被抓到县城西关学习班,以“蒸馍揪一揪,舀汤尝一口”的“莫须有”罪名,被整来整去……听说他们的后代成了做汤把式,现已子承父业,开馆卖汤了,我的心中略慰。
  如今,壶关城、镇羊汤馆多了起来,而且今非昔比,不少馆子是红砖砌墙、瓷板贴面,玻璃安窗,门前挂着显眼的招牌,内分普座、雅座,还置有冰箱、煤气灶等新式炊具。喝羊汤的人也多起来了,他们中有进城入镇办事的年轻人,有急着喝碗汤去上晚自习的中学生,也有不少三天两头来的常客———赶三五里路,进城喝汤的老农民和县城里退了休的老干部,他们讲究的是“羊汤冬补”。还有的是像我这样一些在外工作的干部、职工,回老家赶来喝碗羊汤,寻找一下孩提时代的影子,回忆一番家乡的饮食情结。
  近日闻说壶关羊汤有了真空包装。壶关羊汤拓展了广阔销售空间,可以走出“关”门,走进超市,走进千家万户。听了这则消息,我像喝了一碗热腾腾的羊汤一样,周身感到暖呼呼的。

常红(2014-11-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