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木王林海深处镇安县木王镇朝阳村,3月18日,村党支部书记贾祥成在这天走完了他人生的最后一天。在他当村干部的十年中,他把自己的情感都投入到这里的林海,投入到这里的大山,投入到这里的乡亲中。
3月20日,送别的时候到了,雨后的深山木王,天茫茫,雾茫茫。在依山傍水的朝阳街上,十里八村的百姓都赶到这里,泣不成声地向贾祥成鞠躬告别,为他做最后的送行。
曾与他共事的历任镇党委书记、镇长也赶回来了;朝阳村出嫁的姑娘们也携夫牵子赶回来了;83岁的五保户刘大裳老人为了保持老贾棺木下的那一盏灯常明,偎在地上彻夜不眠,出殡时她扶住抬杠几度哭昏过去。
自发前来吊唁的群众达上千人,他们齐放悲声,手抚灵棺,整个朝阳村陷入了悲恸之中。
他一心想叫穷山窝变成富地方
2002年秋,贾祥成上任的第一项工程就是新修南沟口大桥,当时村上没有一分钱,自己就先垫资启动。为了在春汛前竣工,他每天组织上百劳力日夜奋战,他家离修桥的地方100米不到,吃饭却都是妻子送到工地上。大多时候,饭就是送到了工地上,也顾不上吃,有一次竟叫狗吃了。
数九寒天,老贾每天都是第一个跳下冰窟窿捞石头、改水道、起桥基,在冰水中一泡就是3个多月。因长期伤寒落下了胃病。南沟口大桥跨度18米,请专家设计需要5万元设计费。为了解决技术难题,自己多次到栗扎村向修桥老工匠请教。没有成型石材,发动全村1400多人每人捐献一块方片石。当时,年逾八旬的父亲患脑血栓重病卧床不起,又正值拱桥的关键时刻,他把老人急匆匆送回老家让弟弟照顾,又返回工地继续坚守岗位。临终前,他也未能陪护老人送终。就这样,在专家现场测算需要50万元的南沟口大桥,老贾只花了5万元、6个月时间就顺利竣工了,从此结束了原双坪村200多群众和30多名学生过河难的问题。
修完大桥后,老贾还为修桥剩下的材料出了一回事。当时,村上正搞河堤加固,一些搬迁户修建房屋地基都急需用炸药。老贾为了省事,他将修桥剩下的炸药放在家里。谁知有人举报到公安局,老贾被行政拘留了15天。老贾行政拘留期间,全村群众联名要求公安机关尽快放了贾支书……老贾劝群众:“你们回去,不怪公安机关,只能说我们村上太穷没办法,我法律政策学的不好,现在等于给我上了一堂法律课。”
事实澄清后,老贾找组织谈他想撂挑子不干了,镇党委书记给他做思想工作,群众联名去他家动员,他想到群众和集体的事没着落,又一如既往地投入工作。
10年来,老贾带领村两委一班人争取资金30多万元,架桥修路,新建过河桥5座、双面河堤500米,整理新增耕地面积7.5亩。新修3条共20.5公里村级公路,硬化5.3公里村级主干道,确保85%的户通车。农网改造300多户,在双坪沟实施改水工程1处,解决了全村人的用电、吃水问题。昔日的烂河滩变成了村美人富的朝阳街。
是他领着村民走上致富的路子
木王镇朝阳村是一个高寒地区,土地贫瘠,长不了什么好庄稼,当地农民过去主要靠种包谷和洋芋生活。忙碌一年,人均纯收入也不足1000元。然而,当地山岭相连,森林茂密,野生资源十分丰富,仅野生毛栗林就非常多。然而,这样好的资源却无人去开发,产生不了效益。
如何开发当地资源,贾祥成到乡亲家中一家一家去问去调查。他又召开村组会议专题商量。在村民大会上,贾祥成提出“山上种药、山间兴栗、林下种芋、田中种粮、坎边栽桑”的产业新思路。
有了好思路,贾祥成号召全村党员带头去栽植板栗,种核桃,带头去“山上种药、山间兴栗、林下种芋、田中种粮、坎边栽桑”,走产业致富的新路子。贾祥成又与西安投资商马纯联合成立了“陕西秦山林业有限公司”,在短短两年中新建良种核桃园1500亩,改良板栗园5000多亩。2010年,他们在小川梁建起了1000亩经济林立体种植示范点。秋后,新模式每亩地的收入比以前增加500多元。这一年,全村的人均收入达到了4000元,比往年净增620元。
为了解决群众的发展资金难题,贾祥成向镇信用社争取了30多万元小额信用贷款,又从镇上争取到每种植一亩奖励100元的政策,为农户解决发展资金20多万元。
2011年,朝阳村仅板栗林下套种魔芋就达到2000亩。现在,全村411户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5000元。朝阳村的群众由衷地感叹:“有老贾带头,我们就不愁不得富。”
每年临近春节,老贾都要亲自到全村的五保户和贫困户家走访一遍,对于特别困难的村民,他每年要上门走访慰问10多次。每次还带上照相机,拍下他们的生活镜头,作为以后帮贫解难的档案。他在走访慰问中,发现有一位83岁的五保户生活困难,他每一个月他都要抽出时间去看望老人,给老人送去米面油盐。他发现老人咳嗽多病,就从街上给老人买来药品。这些年,他照顾的五保户和贫困户达200多人,这些帮困让弱势群体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即使到老贾胃癌最重的时候,他住在医院也不顾医生和陪护人员的劝阻,多次到保险公司,给村里房屋失火的五保老人马先平,跑房屋保险赔偿。去世的前一天,他亲手把4600元保险赔偿金交到老人手中。
他把小村官也当得一身正气
如今,村官腐败也屡见媒体,可贾祥成把这个小村官当得一身正气。每次和村干部上县跑项目,为了节约一分钱,他就住县城最便宜的3元、5元、10元的店子,要么就投亲靠友借住一宿,吃饭就在小吃摊就餐。
他当支书10多年,在村上没有报销一分钱的招待费。每季度,老贾都要召开村组会和党员会,公布村上的收支情况。老贾逢会就讲,村级事务大家不明白,村干部就不清白。
2007年,为了修建村办公室,老贾把自己在朝阳街房基地让出来。规划4间2层投资20多万元,村集体只有2.5万元启动资金,老贾边施工边东凑西借。资金周转不开,他召开村民会,通过一事一议,群众同意将村上向群众缴回的4万元的桑苗款暂用于修建村办公室,等村上周转出来后退还给各栽桑户。他在会上表态,“这个钱是村民个人的钱暂用于公益事业的,村上将尽快想办法,如果周转不开,将来我个人也要还给各位农户”。为了兑现诺言,临终前,他当着村两委会成员的面,让妻子把自己的老庄基地变卖掉,然后加上医药费省下的总共4万元钱,交给村文书尽快让偿还给农户。他还亲笔写下了“致全村党员干部的公开信”,这封信只写了开头,实在没有力量写下去了……
老贾同志病重住院期间,他没有向组织提出任何个人要求,也从不给组织增添负担,两次放疗、化疗花费很大,为了筹措医疗费不得已变卖家产,并一再谢绝亲朋好友资助。
记者采访贾祥成妻子匡绪芳,她泣不成声地说:“老贾陪我走过了大半生,如果他不当支书,我家也有百万家产。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现在虽然穷,我却收获到各级组织和社会各界给予老贾这么高的评价,这是多少家当也换不来的。老贾虽然走了,但他还有30多本荣誉证书陪伴着我和儿女。”
在那天的追悼大会上,曾任镇领导的一位老同志专门撰写悼词:“……祥成,你是一个好支书,你带领朝阳人民走上了一条蓬勃发展的道路;你是一个好儿子,你孝敬着自己父母的同时,又把多少穷苦的农民当做父母一样地孝敬;你是一个好父亲,你养育了自己的一双儿女,同时又把爱心传递给那些更加贫穷的儿女们;你是一个好朋友,你在大邪大恶面前不低头、大是大非面前不让步、大灾大难面前不丢手。”这真实地写出了贾祥成短暂而又宝贵的一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