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板间”的生命礼赞

家乡区县: 陕西省镇安县

放电影的白幕布升起来,喇叭播放出的富有韵味的声音在山野里回荡:“竹板打,心喜欢,听我给咱说《野山》;摄制组,不简单,跋山涉水来拍片……”

耳尖的孩子就一路欢叫:“放电影的来啦!开始说快板了,快点!”原先安静如水的村庄像水潭里扔下了一块大石块,一下子水花四溅。很快他的放映机边都围满了人。这一幕是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野山》在镇安首映式前的情景,但是60多岁的姜昭和向记者讲述这一幕时还犹如刚才发生一样。日前,记者在镇安县城山水大厦慧阳楼找到了这位退休老人,得以窥探他竹板间的生命历程。

走近姜昭和

初见姜老,个子较高,虽然其头发一片银白,但却掩盖不了矍铄的精神,清晰的思路,亲和的言语。

走进他的卧室,便能感受到浓浓的文艺氛围。不足20平方米的房子,井然有序地摆放着电子琴,墙上贴着他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下乡放电影的黑白照片和一张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印制的《姜昭和快板集》宣传画,简朴的办公桌上放着一叠最近的快板创作《司法干警唱红歌》,桌上方墙壁上挂着他平时快板表演时的服装和快板道具。

姜老介绍,自己老家在镇安大坪,生于1951年3月,1970年参加工作,先后担任电影放映员、宣传员、电影公司经理等职。后又调至文化馆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由于是“老三届”学生,年轻时便有较深的文字功底,他爱好文艺创作,从事40多年自编自演电影放映前的快板宣传,在商洛也有较大的名气,也曾获得过省上大奖。退休这几年,他也未曾间断快板曲艺表演和创作,目前他的作品达300多篇,40万字。

令人称奇的是只要给一个素材,短短十几分钟他就能随机用快板的形式表演出来。话说间,姜老就拿起快板即兴表演:“打竹板,真喜欢,欢迎记者访老姜……”表演时,他眉飞色舞,口齿流利,押韵和美。

姜老介绍,为了达到随口脱出,他几十年如一日不曾间断。有时为了一句话语的表达,姜老要带上老伴儿和竹板到住房对面的南门坡,在优美的环境里琢磨,让老伴儿帮忙修改。

四十年的人生追求

姜老告诉记者,11年前,他下乡到大坪金星村。一天,一位姓黎的七旬老人见到姜老就笑咪咪地说认识姜老,而且一句不漏地说了姜老当年表演的《张八和桂花》,让姜老很感动。

从那时起,姜老就注意收集自己的快板作品,才有了《快板集》的初衷。到了文化馆工作后,他发现“陕西快板”这种曲艺形式很美,深受山区群众喜爱,语言通俗易懂,简练明了。随后,在中国文联、友人、家人和文化馆的帮助支持下,姜老花掉老两口的积蓄,还贷款2万多元,筹得6万多元,终于出版了《姜昭和快板集》。

拿起《姜昭和快板集》,摩挲着装帧精美的封面,欣赏着陕西省戏曲研究院院长陈彦隽永流畅的题名,翻看着浸透墨香的字迹,让人感慨良多。姜老讲,自己的快板集记录了从上世纪70年代青春年华写到如今整整四十年的快板创作经历,收集了不同时期,反映各个行业的快板作品106篇共计6万多字。他希望《姜昭和快板集》能走进农村“村村书屋”,走进老百姓的生活中。

徐&小徐(2014-11-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