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关区是安阳市区重要商贸密集区。1997年以来,北关区委、区政府大力实施“三产兴区”战略,辖区形成了十余个大型专业市场和交电、化妆品、配件、服饰、鞋业为主要的20多条商业营业街,并形成北关特色的市场群。其中金桥小商品批发市场、郭家湾果品批发市场,双桥小食品批发市场,中原布匹批发市场辐射豫北市场、中原布匹批发市场辐射豫北地区。政府的宽松改革和激励措施,使全区个体私营经济迅速发展。
北关区是安阳市主要旅游区之一,作为历史古城、中国七大古都之首的安阳的一部分,有许多悠久的历史文化古迹和风景名胜。其中风光优美,情趣各异的洹上村,袁林、安阳桥等,以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众多的中外旅客。
2004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71664万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32万元,增长7.1%;第二产业增加值21419万元,增长30.8%;第三产业增加值46013万元,增长13.3%。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011万元,一般预算支出10185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8997万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21万元。实际利用外资69万美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3133元。
以振兴工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着力促进工业园区建设。韩陵山工业园区被列入全市工业振兴“223311”工程,已有30余个企业签订入驻意向,计划投资2.1亿元。积极扶持和帮助现有企业技术改造,扩大规模。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698万元,比上年增长14.9%,产销率达99.5%。
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快李家庄、六寺、周家营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投资120余万元建成塑料大棚150个,全区蔬菜种植面积达580公顷。积极引导养殖户规模化发展,规划培植肉猪、肉羊、蛋鸡、奶牛4个规模养殖小区。彰东街道办事处被评为全市“特色农村经济先进街道”。
加快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东北外环征地全面完成。创业大道全线竣工通车。“村村通”道路建设取得新突破,西漳涧、西六村、程寸营、周家营、十里铺、西于曹等村筹资230余万元改建乡村道路7.4公里,彰东、彰北两个办事处农村柏油(水泥)路通达总里程达42公里。
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全年共洽谈招商引资项目115个,完成项目81个。其中,工业项目18个,实现投资9919万元;三产项目63个,实现投资19460万元。引进域外资金3900万元。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构筑区、街、社区三级行政便民服务网络,全区9个街道办事处和30个社区已全部建成行政便民服务中心。区会计核算中心充分发挥控管平台作用,加强源头管理,全年代扣代缴税费40万元,实行政府采购节约资金80余万元。6个企业获市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称号,创建了赛博电脑城、金博服饰广场2个市级“文明诚信”市场。
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契机,加强城区管理和环境卫生综合整治。通过重点整治,健康路、友谊路成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的综合性商业街。完成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扩建工程拆迁工作,拆迁面积4173平方米;完成洹春园和观澜园部分拆迁任务;创建省级园林小区3个、庭院绿化先进单位8个和花园式单位2个。争取上级资金和社会筹资147万元,改建环卫基础设施10处,购置环卫专用车13辆。全区共清理占道经营和店外经营3400余处,整治规范“五小”门店400余个。
统筹兼顾,促进各项社会事业健康协调发展。计生工作重点落实计生网络建设,城区规范化管理、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和后进村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取得良好效果,计划生育率、节育措施落实率、出生统计准确率、康检率均完成市下达目标,继续保持计划生育工作省一类城区地位。积极引导企业与科研院校合作开发船舶主推进机组比例遥控系统和AD人造板复合防水剂,实现科技成果转化,2个项目已正式投入生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整合教育资源,改善办学条件,将全区20所农村小学整合为13所,投入资金176万元改造农村小学D级危房3063平方米,危改工程已全部竣工。成功举办中国教育学会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20周年年会,被评为全市“教育工作先进区”。加大公共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警机制和反应机制,形成了覆盖全区城乡的疾病控制、妇幼保健和健康教育网络。积极开展了捐献干细胞血样采集和为海啸受灾地区捐款等活动。严格控制新污染企业,依法关闭违法排污企业3个、限期治理7个,有效地控制了污染反弹现象。全面完成秸秆禁烧任务,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100%。社会保障工作成效明显。动态管理“低保”工作,全年累计保障20.06万人次,发放保障金1200余万元,实现了应保尽保。不断加大社会保险金征缴力度。劳动保险金应征180万元,实征18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105%,清欠18万元;失业保险金应征20万元,实征30万元,完成年征缴目标的15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