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到梅州的曾用名,大家的第一反应可能是:嘉应州。事实上,嘉应州只是梅州的曾用名之一。“梅州”究竟是因何而得名?众说纷纭,地方史籍记载也有多种说法,莫衷一是。有说本地多梅,有“十里梅花”之称;有说此地为汉将梅绢之封邑,名其州曰梅州。但这些说法,均未有确切依据。那么,梅州的“曾用名”有哪些呢?
梅县从南齐建县以来,先后有过程乡、恭州、敬州、梅州、嘉应州、嘉应府、梅县、梅县市等县、州、府、市名称。其来历考释如下:
程乡县:南齐置县时,县名程乡,是纪念当地名士程旻而得名。
敬州:南汉刘晟乾和三年,即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程乡县境设敬州。因何取敬州之名,尚无史料可考。
梅州:北宋开宝四年(971年),平广南,灭南汉,因敬州的“敬”犯宋太祖赵匡胤的祖父赵敬之讳,改敬州为梅州。这是梅州一名使用之始。何以称梅州,是县境有梅溪、梅峰之故,以山水得名也。
嘉应州: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三月,程乡县升为直隶嘉应州,钦定州名为嘉应。嘉应州之得名是因在梅城东门外(今梅州文化公园左侧),于南淳熙年间(1174-1189年)建有嘉应桥,因而得名。
梅县:民国元年(1912年)废除州、府制改称梅县。
梅县市:1983年6月,梅州市(县级)与梅县合并,初期定名梅州市,10月改称梅县市。1988年3月,梅县市划出附城部分地域建立梅江区,原梅县市复名梅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