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知名大学——江苏大学

家乡区县: 江苏省丹徒区

  江苏大学(Jiangsu University)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江苏省镇江市。2001年8月经教育部批准,由原江苏理工大学、镇江医学院、镇江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的以工科为特色的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学校与南京大学、东南大学等学校同宗同源,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02年刘坤一、张之洞、魏光焘等在南京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88所重点大学之一,1981年成为全国首批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的高校,设有研究生院;是全国74所“特色重点项目”高校之一和全国首批61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之一。截至2014年9月,学校拥有全日制在校学生42000余人,其中研究生9400余人,留学生近900人。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亿元;校园占地面积3045亩,各类建筑面积140余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7.6亿元。拥有一所集医疗、教育、科研、预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附属医院。设有江苏大学出版社。

  1960年,为了适应当时农业机械事业发展的需要,经国家计委、教育部和农业机械部批准,以南京工学院机械工程系的农业机械,汽车与拖拉机等专业的师资、设备为基础,筹建南京农业机械学院,并在同年开始招生。1961年校址迁至镇江,改名为镇江农业机械学院,学校隶属机械工业部。1963年6月,吉林工业大学的排灌机械专业和排灌机械研究室从长春迁至镇江,并入镇江农业机械学院。1970年9月,南京农学院农业机械化分院并入。1982年8月,随着学校规模不断扩大,系科、专业逐步增加,向多学科方向发展。为了确切反映学校学科内容,经机械工业部批准,改名为江苏工学院。1994年1月更名为江苏理工大学。1999年1月江苏冶金经济管理学校(成立于1958年)并入,组建新的江苏理工大学。

  2009年至2014年间,学校科研经费总量达20多亿元,其中纵向经费6.25亿元;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8项、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2项、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4项、国家863计划等重大重点科技项目52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679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0项;三大检索收录论文7500余篇;2012年,学校发明专利授权量居全国高校16位,科技工作服务江苏地方经济的7个指标中,学校有6个指标居全省高校前5位。学校牵头成立的“现代农业装备与技术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江苏首批高校协同创新中心。学校袁寿其研究员主持的“潜水泵理论与关键技术研究及推广应用”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实现了江苏大学组建以来国家级科技奖项零的突破;2008年,赵杰文教授主持的“食品、农产品品质无损检测新技术及融合技术的开发”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009年,学校毛罕平、李萍萍教授等完成的“温室关键装备及有机基质的开发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学校作为第二单位由杨继昌教授等完成的“节能环保型球团链篦机关键制造技术及应用”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以及由孙玉坤教授等完成的“基于神经网络逆的软测量与控制技术及其应用”荣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010年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1项;2011年,学校与南通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合作的“深海高稳性圆筒型钻探储油平台的关键设计与制造技术” 研究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截至2014年6月,学校拥有“国家水泵及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混合动力车辆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国家级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3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建有国家知识产权培训(江苏)基地。

扁糖(2014-11-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