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太仓,一个新兴的小城市。在古代曾经地位显赫的太仓,从名称上思意就是国家粮仓,说明这里历来就是鱼米之乡。由于地理位置的决定,注定了太仓在历史的潮起潮落中几铸辉煌,而今天在世博的影响下,太仓又迎来了新的辉煌。
从上海火车站北长途汽车站乘班车,一个多小时就到太仓了。都市的喧嚣在不知不觉中褪尽,满眼的绿色、疏朗的房子、宽阔而整洁的马路、不太多的行人,太仓的安闲幽静让远道而来的游人一下子放松了。
远远望去,崭新的太仓长途汽车站那现代派的建筑,张开一双翅膀欢迎前来的人们。就在前不久,上海世博局和太仓签订协议,将这里建成世博会游客中心,这是上海世博局在长三角城市群设立的首个游客中心。这个消息瞬间传遍大江南北,太仓,这个一直藏身于大上海背后的宁静小城,再一次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据了解,上海世博会召开的时候,每天都有40万人前来参观,其中,又有很多人会到周边城市游览,像太仓这样距离上海近而又有人文底蕴的城市,一定会顾客盈门。为此,太仓早早地做好了准备,占地达172亩的新汽车站就是为方便世博会游客而特意打造的,是公路客运和城市公交的有机结合体,来往游客不出站门就可实现零换乘。
距世博会召开还有一年时间,太仓早早地就做好了准备,金仓湖风景区也是为各地游客精心打造的。景区在市区5公里外,是一个拥有1000多亩水面的生态森林公园,人们可以在这里划船、打牌、泡吧、骑自行车,尤其是引进德国概念的赤足乐园最受孩子们的欢迎。每逢节假日,这里的游客摩肩接踵,许多人是从上海开了私家车合家同来的。
其实,太仓和上海的渊源,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元代以前,太仓恰好位于万里长江的出海口,位于今浏河镇的刘家港是全国数一数二的大港,地位不亚于今天上海洋山港。人员外出交流,和外国人做生意,人们纷纷从刘家港出海,人流物流都集聚在太仓,太仓就是古代的上海。而在今天,世博期间东瀛友人将有万人从这里上岸……
明代江南一带有两个著名的园林,一个是上海的豫园,一个就是太仓的弇山园,这两个园林的主人潘允瑞和王世贞都是当时有名的文人,而且园林里的假山出自同一个叠石大师之手,同一个昆曲戏班曾经辗转两地,留下婉转的水磨曲调。
明末文学家张溥就是太仓人,年轻时,张溥就来到上海,在著名科学家徐光启身边学习天文学、数学、农政学等。今天,张溥故居里还有一尊雕像,正是徐光启和张溥师生之间讨论问题的场景。这令人想到今天太仓和上海的关系,作为长江三角洲领头的大都市,上海依然是太仓的老师。但王世贞和张溥无疑太仓的骄傲,二人都是明代文学家。王世贞是后七子的领袖,传说他还是著名的世情小说《金瓶梅》的真正作者。张溥因《五人墓碑记》而闻名于世,该文不仅是中学生必读之篇章,也是《古文观止》的压轴之作,文中的那种浩然正气影响了一代又一代学子。张溥的故居保存得相当完好,虽然一段时间曾被当作新华书店的仓库和居民的住所,但后来得到了很好的修复,让我们今天还能见到明代江南宅院的模样。王世贞的故居已经不在了,人们将原来的人民公园整修一新,更名为弇山园,表达了对一种人文情愫的缅怀。弇山园内,墨妙亭值得一看。简洁质朴、古意绵绵的亭子因刻有大书法家赵孟兆页的《归去来辞》碑而闻名,一度是太仓明信片上的代表性画面。
当然,太仓也曾有过历史上的辉煌。清代,太仓是江苏省下属的一个直隶州,下辖四个县,其中有三个县属于今天的上海:嘉定、宝山、崇明。而且,当时太仓管辖范围很大,今上海市中心城区的杨浦、虹口、闸北、普陀四个区的大部分都属太仓州管辖。今天,乘班车从上海去太仓,可以看到轻轨11号线伴随着公路一路前行,一直到达嘉定城北的终点站,而这里距离太仓只有六七公里了。
来到太仓古城,处处能见到古朴的人文遗迹,好几座元代古桥见证了那时候太仓的辉煌。当时的太仓不仅是漕船的入海口,也是太湖地区苏锡常一带人们进入长江的必经之地。出了苏州娄门,沿娄江一路东行,来到一个叫娄东的地方,就快到刘家港了。娄东,正是古代太仓的别称。
东西向穿越太仓古城的那条河叫致和塘,上面有周泾桥、州桥和皋桥三座元代古桥。最著名的莫过于周泾桥了,当时这里商贾云集,相当繁华,大船的桅杆就像森林一样,一眼望不到边。
据说,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太仓就能造很大的木船,最大的排水量达1000吨。在今弇山园里,还有一口元代的大铁锅,是郑和当年煮船缆用的。当时的船缆绳是用竹篾编织成的,为了增加其韧性、耐腐蚀性和牢度,必须放在桐油里反复煮。
太仓城不大,主体分为古城和新区两个部分。从上海来到太仓,第一个感觉就是宁静。太仓出租车司机告诉我说,太仓人幸福,因为这里生活节奏不快,马路不堵车、人们很悠闲。太仓还是一个德国企业集聚的地方。因为在德国人眼里,太仓很有个性,有别于江浙一带的其他城市,是一座温柔的城市。这里既有江南水乡的特点,又有德国小镇的气质,她既宁静又开放,既充满活力又生活舒适。如今,有100多家德资企业落户太仓,拜耳、西门子更是世界500强中的佼佼者,有400名德国人在太仓工作,在他们眼中,太仓如同家乡的小城,整洁、精致、舒适。
如去太仓,有一个月季园、一个牡丹园也值得看看;还有顺便买些太仓名特产,太仓肉松清淡,适合老年人;糟油、芋艿等都誉名江南,现在有了生态蔬菜园,各种菜蔬都可以带些;太仓的河、江、海鲜价格也还适中……
古人不惜用最美的词语称赞太仓,清代就有人在自己的著作里将太仓称作“金太仓”,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太仓的经济实力。今天,牵手上海的太仓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又有自己独特的人文魅力,历史上的“金太仓”即将再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