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家乡区县: 内蒙古乌拉特前旗

读《穆斯林的葬礼》有感

已经很久没有耐下心来,去看过一本什么书了,这是我第一次看有关穆斯林的作品,以前对穆斯林的了解仅仅是头上裹着白布的回族人,不吃猪肉、麦加朝圣等支离破碎的常识,通过读这本小说,才知道穆斯林的由来。信奉伊斯兰教的人统称为“穆斯林”,穆斯林是“伊斯兰”一词的派生名词,意为“顺从真主者”,“实现和平者”。 “伊斯兰”的意思是顺从真主,实现和平,那么信仰伊斯兰的人,就要成为“顺从真主的人”、“实现和平的人”。 所以穆斯林对我来说还是保持着相当的神秘感,我正是带着这种好奇心翻开了《穆斯林的葬礼》 。 故事发生在北京的一座四合院。在磨砖对缝的灰色砖墙簇拥着悬山式的门楼里,演绎着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却纠缠交错的爱情悲剧。 奇珍斋老板韩子奇的一生可谓跌宕起伏,极富传奇色彩。只可惜他生错了年代,如果在盛世一定前途不可限量。然而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也只好听凭命运的安排了。抗日战争期间他随身携带着珍贵的私人藏品远避海外,当二战结束他匆匆赶回北京之后却发现自己的奇珍斋已经倒闭了,只剩下一块落满尘土的招牌。建国之后他锁起了视若生命的收藏,安心在外贸公司做了一名鉴定员。幸好他有个朝气蓬勃的女儿新月。她美丽聪慧,一心想成为一名翻译家,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北大西语系。优秀的新月恐怕是此时的韩子奇唯一的精神支柱了! 故事从韩子奇和韩新月两条主线交错展开,像两根彼此缠绕的藤蔓。而把这两条藤蔓紧紧纠结在一起的还有一根若隐若现的生命之线,那就是新月的身世。阅读的过程就是耐心拆解的过程。从翻开第一章时你就会明白,只有到最后谜底才会完全解开。 韩子奇刚到北京的时候还叫易卜拉欣,跟随着云游的回族老者土罗耶定敲开了玉器匠人梁亦清的门。一句阿拉伯语的问候就被奉为上宾,宗教融入生生不息的血脉是穆斯林所特有的。看着梁亦清制作的精美玉器,他仿佛被带入了另一个世界。是机缘巧合还是命运注定?他离开了土罗耶定,拜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的梁亦清为师。 然而当他技艺初成之时师傅梁亦清却丢下孤儿寡母和债务走完了一个玉器匠人辛苦的一生倒在了磨玉的水凳上。顷刻间大厦倾覆家破人亡。书中的第一个穆斯林的葬礼上演了。 虽然作者把故事情节浸泡在浓郁的宗教氛围内而不留任何痕迹,但我却在总在刻意的把它提炼出来。因为在那样动乱的战争年代里,脆弱的人的悲惨命运和宗教是无关的。 在背着投靠仇人的恶名忍辱负重三年后韩子奇回到了孤苦的师娘和师妹之间,迎娶了师妹璧儿,凭借着自己的才智重振奇珍斋,并且很快成为北京玉器行里首屈一指的店铺。自己也凭借着对收藏的热爱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玉王’。然而战争却开始了。 和母亲若即若离的关系一直是萦绕在年轻的韩新月心头的阴霾,在她和母亲之间似乎总隔了层什么,这种距离感也使母爱降低了温度。正在她踌躇满志的开始了北大的学习生活之后不久,却被查出了先天心脏病。她不得不休学在家里休养,手术也一拖再拖,最终因为一场可怕的感冒没有及时治疗失去了手术的机会。正在生命走上了末路之时,她的老师楚燕潮叩开了她的心扉,在她的心里注入了一剂强烈的求生欲念。但一个异族人是她那虔诚的穆斯林母亲所不能容忍的,哪怕会失去新月年轻的生命。爱的火花被毫不留情的浇灭了。而新月脆弱的心脏已经经受不起任何打击,身体每况愈下。最后在她苦苦哀求下父亲终于道出了她的身世之谜。二战期间远走伦敦的韩子奇,在德军日复一日的空袭,生命朝不保夕的岁月里,和一同逃亡相依为命的妻妹梁冰玉相爱了。新月就是他们爱的结晶。 思念着爱人和远在大洋彼岸的亲生母亲的新月,终于没能等到太阳升起而溘然长逝了。一场隆重的穆斯林的葬礼也开始了。人们无比悲痛的完成着一道道繁琐而细致的宗教仪式,洗礼,卧单,诵经,入殓,埋葬。然而逝者已去,也只能留给活着的人一些渐渐退色的记忆。几年后,当新月的亲生母亲梁冰玉到女儿坟前看望女儿时,发现了一位中年男子,矗立在亲人坟前,用小提琴深情地拉着《梁祝》……故事就这样结束了,仅此而已。 小说成功地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梁新月、楚雁潮等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形象,透过他们不同的生活道路,热情地讴歌了回族人民勤劳、善良、宽厚、仁爱的优秀品格,颂扬了她们对伊斯兰教的精神追求和干预向命运挑战奋发进取的斗志。同时,小说还深刻的鞭挞了种种反人道的陈规陋习和价值观念。强烈的民族历史意识,独特的哲学伦理观念和富于个性的文化心理,是小说具有很强的思想内涵和艺术品位,因而获得了茅盾文学奖。 《穆斯林的葬礼》的确是一部不可多得的好作品,在这部长达五十余万字的长篇小说里,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视角,真挚的情感,丰厚的容量,深刻的内涵,回顾了中国穆斯林漫长而艰难的足迹,揭示了他们在华夏文化的撞击和融合中独特的心理结构。以及在政治、宗教的氛围中对人生真谛的困惑和追求,塑造了梁亦清,韩子奇,梁君璧,梁冰玉,韩新月,楚雁潮等一系列栩栩如生,血肉丰满的人物,展示奇异而古老的民族风情及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作品清新流畅,质朴无华;以细腻的笔触探测人的心灵,读后荡气回肠,留下深沉的思索,让我们看到了更多有关穆斯林的精神生活。 与新月的坎坷命运相比较,想想其实我们还是应该感到十分幸运和满足的。生活在现在这个和平社会,有父母的疼爱,更有追求幸福的权力。当看到当新月在病榻上还念念不忘学习她所钟爱的英文时,这种精神不正是我们现代人所要学习的地方吗? 人,是应该学会满足,正所谓知足长常乐,当经历了生离死别,当看透了悲欢离合,我们最应该学会的是放弃看似重要东西。因为放弃更是一种美,而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进取、知足常乐的过程。

姹紫嫣红(2014-11-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