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9月10日,乌海市被中国书协命名为“中国书法城”,这是继安阳、开封、临沂、韶兴、苏州、徐州等6个“中国书法名城”之后,被中国书协命名的又一“中国书法城”,这是乌海市书法历史进程中标志性、跨越式的里程碑,标志着乌海市已进入全国书法先进城市行列。乌海市实验小学因少年书法教育成绩卓著,同时被中国书法家协会命名为中国书法兰亭小学。 乌海市政府于1994年作出了《关于创建书法城》的决定,此后阴山书院、虎山书院等书法组织应运而生,5年前乌海市还成立了女子书协。截至目前,乌海市书法家协会已拥有会员1500多人,内蒙古书协会员中有121名乌海人,中国书协会员中有21名乌海人。中国书协书法名城验收组今年8月来乌海市考察,对乌海市书法城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
在乌海市,不论是在餐饮住宿娱乐,还是在探亲访友、公务活动中,随时随地都会看到一副副精美的书画作品。书画作为一种馈赠礼品在乌海市是一种时尚。乌海甚至还有这样一句话 “家中无字画,不是乌海人”。
据原乌海市书法协会副主席李贺年介绍,乌海市的书法起源于海勃湾、乌达两大矿务局。因为建市之初,来自北京、天津、上海等全国各地的建设者们汇集乌海,开发着海勃湾、乌达两大煤田。这些建设者中有不少是书法爱好者。可能是煤和墨是同一种颜色,可能是当时矿上的文化生活太单一了,写毛笔字成了矿区职工业余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1985年,中国书法函大海勃湾矿区分校应运而生,之后几年,书法教育得到广泛普及,书法爱好者与日俱增,书法技艺得到完善。1994年,乌海市政府作出了《关于创建书法城的决定》,把书法艺术活动和“书法城”建设作为政府行为来大力推动,同时在“乌海市文学艺术奖”中设立书法专项奖,开启了书法事业蓬勃发展的新时代。
经过十几年的培育,乌海市不仅涌现出了刘朝侠、李贺年、王厚孝、李静伟等书法名家,多人在国内外书法大赛中获奖。群众性习练书法的普及率也在不断提高。在全市46万人口中,常年坚持练习书法的爱好者就有近万人。乌海市还坚持书法普及教育从娃娃抓起,全市各中小学校都开设了书法课,创建了师范附小少儿书法艺术基地,少年宫少儿书法教育基地,民办少儿书法教育十几所,并以多种形式开展少儿书法笔会或书法展。女子书协、老年书协、硬笔书协、市领导干部书法学习小组成为书法城建设的新亮点。乌海市党政领导带头挥毫泼墨,多名副地级以上领导干部常年坚持练习书法,并积极参加各项书法活动,带动和推动了全市书法活动的开展。
乌海书法协会副主席王厚孝说:乌海市来说把书法作为一个文化品牌,中国传统的书法文化代表的中国民族这种艺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他的特色文化不能丢,而且必须有后人来继承。这是我们每一个喜欢书法事业的人神圣的使命。我作为一个老师有责任把书法传承下去发扬下去。
被命名为“中国书法城”后,乌海市又提出了“书法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军营的进万家”活动,不断扩大书法的普及率和影响力。借助互联网乌海市还开通了 “乌海政府网书法城网站”,起到了宣传乌海、扩大乌海知名度的效果,也为乌海书法艺术与全国各地开展更加广泛的联络和交流建立了较高的平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