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备结婚,必须择定一个好日子。这时,便要奉上帛金,带上礼物,携着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请一个先生,让其观二人八字,来定时间。定了时间,还不能独断。必须要通过媒人,征求女方的意见。如果对方同意。那便可以准备忙碌的事项了。
如若在家举行,则需请好厨师,拿着厨师开好的采购清单,分派人手,在规定时间前准备齐整。
结婚的前两天便开始忙碌了。这时候街坊四邻有空的、来往频繁的便自己携带了菜刀来帮忙。这时,厨师就是总指挥,理清了来帮忙的人员,便安排工作,张家大姨 负责切菜,李家大姐负责看火,王家大妈负责揉面,某某二人洗碗,某某二人洗菜,听了指挥,大家各忙各的,但都在一个院子里坐。嘻嘻哈哈边忙边开玩笑,或者 聊起才发生的轶事,张家的媳妇如何了,李家的儿子怎样了,聊的不亦乐乎,热闹非常。也有左右邻居家的孩子来玩的,东跑西窜,更添几分慌乱。
诸事都在结婚前准备停当。接下来便是新郎新娘的舞台。早上,新郎早早起来。选定了去迎亲的人,坐了车去新娘家,将新娘接来。这时新娘的亲戚拿了锁嫁妆的钥 匙,也有将车、柜子钥匙等分割开来刁难不给新郎的。新郎无法,拿出钱来,将嫁妆的钥匙赎了出来。名为刁难,实成惯例。进了新郎家,双方先在祖先牌位和厨房 灶神前烧香。敬告逝去的人,家里来了新人了。
新娘接来后,男女两个还要再回新娘家(回门),此时新娘家已经准备好了给新郎吃没煮熟的饺子(粘)。这个饺子是放了很多花椒(麻)或者其它的东西。新郎吃了,便不能多嘴。新郎虽知难吃,仍皱眉吞下。新娘第二次回来后,便在新房里坐下,并不出来。除敬酒外,一切应酬杂务,皆由新郎承担。酒宴开始,并无太多的仪式。只有村中与新郎父母相好的朋友,才会 “整”些节目。给二老脸上擦红颜色啦、给新郎父亲头上戴纸帽子甚或拿把锄头等等,不一而足。上了凉菜,便由父母亲敬酒,完后才上热菜。这时便是孩子们最开心的时候了,因老家穷,很少有机会大鱼大肉的吃一顿。孩子们开心至极,筷子与杯盘齐飞,口水与汤汁一色。这时便夹杂着大人数落小孩的、喝酒划拳的、上菜喊让道的,众声共鸣,一片混乱。然后便是新娘同新郎一起敬酒。老家规矩,最后上的是一道汤,由新娘来端,俗称“新媳妇汤”,这时,便有刁难的好友或邻里,放个空酒瓶,让新娘将汤碗放在瓶子上,放不稳不准走,放稳了才能给下一桌端汤。放的稳当的意外着新媳妇手巧。最后要请厨师和帮忙的几人吃饭,这时也要亲自敬酒。酒席吃完,借来的桌椅归还的差不多,便天黑了。这时仍有未散的好友,来闹洞房。众人七嘴八舌,推推搡搡,甚至不准新郎进新房,只闹新娘一个,莫如点烟等等,不一而足,总之,以捉弄新娘为乐,尽兴才散。闹了洞房,便要安房。安房要请两位属相与新人合宜的一男一女,也有很多节目。首先二人将铺盖翻开,换个方向,这时要说:先翻被子后翻毡,养下的娃娃会当官;炕上有个骨堆,养下的娃娃像秀才。然后往炕上撒一些花生与枣,让新人来抢,并念道:双双核桃双双枣,养下的娃娃满院跑。炕上放了一桌,二位新人隔桌而坐,比赛吃粉条。新郎给新娘互喂,谁吃的快谁就赢。其它有压枕头、吃苹果诸事,不一而足。诸事完毕,二位新人才能休息。
现今结婚,大都在宾馆办,已经融入了很多西方的元素,就热闹喜庆而言,以前结婚是远不及在宾馆了。但吃完酒席便散,少了些邻里的团结和睦,缺了些众人聊天的热闹。在农村家里结婚时亲情的深厚、邻里的互帮等,在宾馆结婚是不如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