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人物屯田名将赵充国

家乡区县: 甘肃省清水县

 

 

赵充国,西汉大将,生于汉武帝建元四年(公元前137年),卒于汉宣帝甘露二年(公元前52年)。《汉书.赵充国传》记载:“赵充国,字翁孙,陇西上邽人也,后徙金城令居”。1942年青海乐都县出土的“三老赵宽碑”记载:“其先系出自少皓,唐(尧)炎之隆,伯翳作崇嬴。自夏、商、造父周爰、既霸世风为竞谋佐图十,嗣赵□□归田氏焉。迄汉文景,有仲况者,官至少府,封关内侯。弟君□□密靖内侍,报怨禁中,徙陇西上邽,育生充国,字翁孙。”《秦州直隶州新志》记载着与赵充国同时代的山西上党人冯奉世于汉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秋八月为赵充国撰写的墓表。称“(赵充国)卒于宣帝甘露二年夏四月,年八十有六,谥曰壮侯,葬于邽山之阳。”邽山即今清水县城北之山。

赵充国自幼善骑射,熟读兵书,熟悉匈奴和羌族的情况。从军之后,英勇善战,屡立战功。汉武帝时,任后将军。宣帝即位,封营平侯。他的历史贡献最为突出的是通过“寓兵于农,屯田戍边,”以“非战”的方式解决民族矛盾,维护边疆的稳定。同时,赵充国的屯田之策对边疆地区农业生产的发展和各民族的修养生息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赵充国屯田戍边战略思想的形成,发源西汉王朝对大宛、匈奴和羌族的反击。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赵充国随浚稽将军赵破奴出朔方西北二千余里,参加了配合李广利伐宛,阻击匈奴的军事行动。汉武帝天汉二年(公元前99年),赵充国随李广利出征天山,与匈奴作战。《资治通鉴·汉纪十三·世宗孝武皇帝下之上》记载: 夏五月,遣贰师将军李广利以三万骑出酒泉,击右贤王于天山,得胡首俘虏万余级而还。匈奴大围贰师将军,汉军乏食数日,死伤者多。假司马陇西赵充国与壮士七百余人溃围陷陈,贰师引兵随之,遂得解。汉兵物故什六七,充国身被二十余创。贰师奏状,诏徴充国诣行在所,帝亲见,视其创,嗟叹之,拜为中郎。赵充国英勇作战,汉武帝十分赞赏,拜为近侍官长中郎将。

元凤三年(公元前78年),大将军霍光乘匈奴准备进攻乌桓之际,出兵辽东。这时的赵充国就已经主张不战而胜。《资治通鉴·汉纪十五·孝昭皇帝上》记载:冬,匈奴方发兵二万骑击乌桓。霍光欲发兵邀击之,以问护军都尉赵充国。充国以为:乌桓间数犯塞,今匈奴击之,于汉便。又匈奴希寇盗,北边幸无事,蛮夷自相攻击而发兵要之,招寇生事,非计也”光更问中郎将范明友,明友言可击。于是拜明友为度辽将军,将二万骑出辽东。匈奴闻汉兵至,引去。

汉王朝利用乌孙、大月氏与匈奴之间的矛盾,形成了乌孙昆弥上书请击匈奴,汉遣五将军出塞夹击的战争。《资治通鉴·汉纪十六·中宗孝宣皇帝上之上》记载:本始二年(公元前72年)秋,大发兵......后

将军赵充国为蒲类将军,三万余骑,出酒泉......(三年)戊辰,五将军发长安,匈奴闻汉兵大出,老弱奔走,驱畜产远遁逃,是以五将军少所得。夏五月,军罢。......蒲类将军出塞千八百余里,西至侯山,斩首、捕虏,得单于使者蒲阴王以下三百余级。闻虏已引去,皆不至期还。天子薄其过,宽而不罪......”。汉昭帝时,赵充国率军伐氐羌,俘获了西歧王,对安定疆土立了大功,被升为后将军,兼任掌管宫苑农桑的水衡都尉。昭帝死后,太子刘贺登基,不到两个月就干了许多坏事。赵充国协助大将军霍光,御史大夫丙吉等废刘贺而立刘询为宣帝。在平西羌的过程中,赵充国表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深远的战略思想。《通考·四裔考》记载:至宣帝时,诸羌又相解仇,进攻金城(甘肃皋兰县以西至青海)。帝遣后将赵充国将兵讨之。充国欲以屯田于临羌(青海西宁),.....初置金城属国,以处降羌.....自元帝以后,数十年,四夷皆服,边塞无事。

aff(2014-11-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