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水县地处关山西麓。宋金元之际,这里东通关中,北达宁夏,西出陇右,是重要的军事商旅驿路,也是宋金元彼此争锋的边境地区。
《清水县志》载:宋高宗建炎三年,金人掠秦陇,清水城陷于金。四年,宋将吴玠破金兵,复凤、秦、陇三州,清水县城仍为金据,以冶坊寨为县,派兵守之,隶属熙秦路镇远军。 《清水县志》载:(宋)理宗宝庆三年春二月,蒙古主兵次清水县西江(牛头河),攻清水县城。元统一后,将原秦州所辖成纪、秦安、陇城、清水、冶坊五县并为三县,其中冶坊并入清水,属秦州。清水现存宋金时期《仪制令碑》一通,碑文为“贱避贵,少避老,轻避重,去避来”。这是一个交通法规碑,似乎反映出当时这一地区人群繁杂的状况。元代秦珠“监是邑”,“下车之始”,以“清水县口口口上邽之郡也,虽非朝使往来冲要之驿,其钦承王命公务之使亹亹相继,无驿馆以待之,诚为不可”,“慨然谋为驿亭之置”。“中台御使周一齐处其馆,特书其堂曰‘宣德’。”这是元代至正元年(1341年)《清水县创建宣德堂记碑》记载兴修清水县第一个官方招待所的碑文。参与树碑立传的官员中有许多蒙古人,如“承务郎秦州成纪县尹兼管本县诸军奥鲁”、“前秦州清水县主簿兼尉靖也力不花”、“前秦州清水县主簿兼尉贴力不花”、“税务同监杨也先不花”等,反映出元代统治者对清水地方管理的重视程度。除军事要冲、商贸要道因素外,也许与一代天骄成吉思汗病逝清水县境不无关系。
成吉思汗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蒙古族杰出的领袖。十三世纪初开创了蒙古历史的新纪元,对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世界的历史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中最著名的历史人物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