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东巴情

家乡区县: 丽江市古城区

1、纳西古乐

      纳西族的音乐,除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诗歌舞三者合一的“温麦达”、“阿热热”、“三多舞”等曲调外,还有古典的大型乐曲《丽江古乐》<白沙细乐>和<丽江古乐>.乐器有横笛,竖笛,芦笛,二黄,南胡,中胡,大胡,苏古杜,三弦,琵琶,筝,瑟,云锣,木点,铃,海螺,鼓,唢呐,长号,钹,芦笙和口弦等,其中,有很多是从内地传入的。

      《丽江古乐》来源于汉族的洞经音乐和皇经音乐,相传为宋乐,保留下来的只有来源于洞经音乐的那部分。传闻原有汉族经文配唱,传到纳西族民间后,逐渐变为单纯的乐曲.整个乐曲分为"神州"和"华通"两个大调,并根据不同内容分为五十多个小调。经常演奏的有:“清河老人”、“小白梅”、“水龙吟”、“山坡羊”、“万年欢”、“吉祥”、“八卦”、“步步骄”、“到春来”、“到夏来”、“到秋来”、“到冬来”、“浪淘沙”、“十供养”等二十多个小调。

      历时400多年的丽江大研纳西古乐会在民族音乐家宣科的推广和组织下,以将纳西古乐推向世界.宣科率该演奏团到挪威,英国等地的演出是这一古老的音乐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2、东巴仪式

      纳西族东巴教是纳西族原始宗教向人为宗教过渡的一种宗教。多达30多种的东巴教仪式是纳西东巴文化的主要载体,即用象形文字记载在东巴经书里的内容通过各种宗教仪式表现出来,并以宗教仪式传承下来。这些仪式力图诠释人与自然和人与社会的矛盾,与纳西族先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其中《祭天》、《祭风》、《祭署》、《祭丁巴什罗》等是比较具有代表性仪式。

      祭天是纳西族最重要的祭祀仪式,纳西人自称纳西祭天大,纳西是祭天的民族。每年春秋两季分别以家族或家庭为单位在固定的祭天场举行。在祭天场中央竖立两棵黄栗树和一棵柏树,分别代表天父,天母和天舅,祭树下插大香,置供品,献牺牲。由东巴祭司诵念东巴经《崇搬图》(人类迁徙记),缅怀祖先,歌颂英雄,赞美创造,用来传递历史渊源,加强民族团结,祈求风调雨顺,天下太平。
      祭署、纳西语称为“署古”。据东巴经记载,署和人是同父异母的兄弟,署分管农耕畜牧。后来人不断地毁坏森林,污染水源和捕杀野生动物,导致署对人进行报复,使人发生病痛、遭受瘟疫、洪水、地震等灾难。为向署表示人的过错,祈求免灾赐福,人类请丁巴什罗协调,并跟建立了和谐相处的关系。
纳西人于每年农历二月举行祭署仪式。
      祭风,纳西语称为“海拉里肯”目的在于超度殉情自杀和战争灾祸等非正常死亡者的亡灵。
纳西族相信人死灵魂不死,非正常死亡的灵魂会被鬼魔所缠,变成恶鬼作祟于人,因而要由东巴祭司进行招魂,超度,安抚其亡灵。殉情而死的亡灵被祭司超度到神秘的玉龙第三国,那里白云、蓝天、高山流水,青松翠柏,草地鲜花,老虎当坐骑,白鹿当耕牛,男耕女织,谈情说爱,无忧无虑,是爱情的乐园,是幸福的天地。
      祭丁巴什罗,纳西语称为“什罗务”。它是东巴祭司去世后举行一种开丧仪式。届时在丧家屋内设神坛,持神象,置供桌,以铁犁铧代表居那若罗神山,设白牦牛、白马等神灵面偶、竹编、供酒茶等祭品。天井里置“标杆”,院内设鬼域、鬼寨,并从屋内灵柩前开始过院坝,至大门铺设神路图,表示亡灵将在东巴祭司的超度下顺着神路图达到祖先居住的天堂。场面宏大,气氛热烈悲壮。

3、素神仪式

      “素祖”是纳西族传统的结婚仪式,又称“抱麻抱”。
纳西人认为,每个人有自己的生命神-素神。素神即供养在每个家庭的素篓里。举行这个仪式时,在东巴的主持下,将新娘的素神从其家庭的素篓里请出来,迎进新朗家庭的素篓里,与新朗家庭的其他成员的素神结合为一集合体,从此永不分离。在新朗新娘头上抹酥油是仪式中最重要的部分。

4、祈祷仪式

      祈寿仪式称为“汝众华”,是纳西族祈求风调雨顺,延年益寿的活动。是东巴教中最重要的祭祀仪式之一。
      在仪式中除了布置神坛,悬挂日、月、仙鹤、七星旗、摆放祭品、神石以外,最突出的是设一棵代表“迎华神”的华塔和一棵代表华神梯的柏树。主祭东巴为主祭人家迎华神,求寿缘、求神福泽。将酒、米撒向人群是仪式的最高浪潮。

5、白沙壁画

      明清寺庙壁画,就是著名的“丽江壁画”或“白沙壁画”。它是明代领主经济繁荣,纳西族吸收其他民族文化,发展本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些壁画分布在白沙,大研镇,束河,中海,漾西,雪嵩等村镇的十多处寺庙中,是于明出至清乾隆年间陆续制作完成的。
      据纳西族书画家和在瑞调查研究,束河大觉宫现存正殿西壁六幅壁画,是道教,佛教的合制品,出于汉族画家手笔,用笔精细流畅,人物性格鲜明,生动自然;白沙的大宝积宫壁画,被认为是"丽江壁画"的中心,保存得比较完整,在十二堵壁画上,有道教,佛教的神佛像,也有喇嘛教的密宗佛像,并有汉,藏文的款识。珍贵之出还在于,汉,藏,纳西族画家在制作中,采取了一定的写实手法,突破宗教题材的局限,反映了当时纳西族社会的一些生产和生活情况,如乐舞,屠猪,木作,纺织,钓鱼,打铁,砍柴,以及官吏,差役,罪犯,刽子手,旅行人等的画像。其他如白沙壁画奔驰的骏马,展翅的孔雀,盛开的荷花,牡丹,山茶,梅花等,也都非常生动逼真。
      壁画融汉、藏、纳西文化为一体,众教合一,展示了藏传佛教和儒、道等生活故事。白沙壁画对各种宗教文化和艺术流派兼收并蓄,独树一帜。绘画布局周密,用笔严谨,色彩富丽,造型准确,人物形象逼真,吸取了东巴画粗犷、色彩对比强烈、线条均匀、笔法洗炼等特点。丽江壁画中所涉及的题材比较广泛,这些画都展示了画家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积极入世的思想情感。壁画中描绘的宗教人物,以宗教为折光,融入了画师们的美学思想,或隐或现地表现了当时的社会生活。
      据史料记载,以大宝积宫为代表的丽江壁画,是在明初至清历时期的300多年的时间里陆续绘制完成的。当时的土知府木旺聘请了以马啸天为首的一批汉族画家,另外还有藏族和白族画家、东巴教弟子、道教弟子也参加了壁画的绘制工作。

黎东东隆冬强(2014-11-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