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川龙沱

家乡区县: 四川省沐川县

流经沐川县境内的龙溪河,在该县底堡乡场镇上游约2公里处有一地方叫“龙沱”,该“沱”面积约2000余平方米,水深无人知晓,站在岸边,绿油油的溪水不见底的场境及拦河坝(现为龙沱电站水源头)上水流湍急的冲浪声会使人产生一种畏惧感。
听当地老人讲,民国年间,曾有人钻到该“沱”100多米处时,因呼吸不足而在水中乱窜,突然窜进了一个岩腔,里面宽敞干燥,于是沿岩腔而上,见一亮点,至亮点而出,发现自己已经到了距该“沱”上面约200米的龙沱庙子(地名,现已改造为底堡乡龙沱小学),原来这个亮点是龙沱庙子背后的一个“深基”(古代葬人的洞穴)。后来庙子里的和尚知道此事后,将这个洞穴堵塞了,现在已无人知晓这个洞穴的确切位置。
相传100多年前,该“沱”并无“龙”, 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水沱。距该“沱”不远处的卷洞桥(地名,现名捲桥)白岩寨(小地名,现位于幸福乡与永福镇交界处)下面住着一位“道人”, 法术高超,人称“黎端公”(死后葬于现底堡乡水月村小地名花生坪,现仍见坟迹残留)。一日,“黎端公”师徒三人路过此地,但见此处地势开阔,风景优美,唯独遗憾的是水面太窄,不够气派,“黎端公”于是顿生创意,诉二徒意要将此处“造化造化”。回去路上途经卷洞桥的洞坎(小地名,现位于幸福乡共和村境内),此处有一大水沱,于是师徒三人坐在岸边洗脚,抬头只见四周山形狭窄,为何此处有如此大的水沱?“黎端公”顿生疑问。于是施展法术钻入沱中探其究竟,回岸大喜告徒:“沱中有一条龙!不能让它在这狭小的地方修行,做个好事,把它弄到龙溪河去造化造化、见见世面,以便早成正果”。于是师徒三人合谋分工,“黎端公”下水捉“龙”,徒弟二人岸上接应。“黎端公”行前将一双草鞋仍向水面,并再三嘱咐徒弟二人:“如见水上浪花四起之时,两只草鞋在打架,你们二人要用力擂鼓。切记切记。”说话间,“黎端公”已进入该沱中,不多时,水上果然浪花四起,两只草鞋在水上相互扭打。徒弟二人全神贯注欣赏着这从未见过的情景,竟然忘了擂鼓。稍后,“黎端公”突然返岸,把徒弟二人臭骂一顿:“我正在水中与龙谈判,我对龙说:你这地方太狭小,不适合你修练,我给你引介一个地方,那里山青水秀,环境优美,最适合你修练。并许诺岸上有数仙敲罗打鼓欢送你上新途,龙没听见鼓声,怨我在欺骗它。你们是怎搞的?”于是徒弟三人再次按计行事,龙刚一露出水面,“黎端公”迅速施法术将庞大的龙身化小,装入一事前准备好的牛角里,“黎端公”告诉二徒:龙一旦离开了水,连一条蛇都不如。“黎端公”身揣牛角,与徒弟二人直奔现在的“龙沱”,刚迈出不多远,只见身后潮水夹杂着泥石顺沟而下,事前洗脚的岸边突然下沉了200多米,原来的大水沱成了一个大湾,这就成了现在的洞坎这个样子。徒弟三人到达现在的“龙沱”,将牛角放在沱边,又施法术迅速远离,此时从牛角里冒出一股青烟飘向天空,突然变成一条巨龙在天空飞舞,但见此时天空乌云密布,陡然间下起了倾盆大雨,顷刻间山洪爆发,不多功夫这个小水沱水满岸边,水域陡增,变成了现在这2000余平方米的水面。此龙见新家落成,速入住修行至今。故称“龙沱”。而“黎端公”捉龙的故事,也在当地广为流传。

许大侠(2014-11-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