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东昌府文运大开,儒学星列,书院林立,私塾遍布,一时“科目鼎盛,贤士辈出”鸿儒相卿连翩鹊起,骚客文人脱颖而出。时有书院、私塾和学馆三种办学方式。 明永乐年间,京杭大运河全线畅通,成为中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运河流经的聊城被誉为“漕挽之咽喉,天都之肘腋”、“江北一都会”,并与几个大的文化中心连接起来。南方的吴越文化和荆楚文化、北方的燕赵文化、西方的秦晋文化传入运河区域,与齐鲁文化、中原文化以及黄河文化在这里交汇融合,积淀下了兼具开放性和包容性、内容繁富丰厚的鲁西文化,聊城也因此成为人才荟萃之地,文风昌盛之区。
清末刘鹗在《老残游记》中称,这里是“家家富足,户户弦书”。明清之际,聊城文运大开,儒学星列,书院林立,私塾遍布,一时“科目鼎盛,贤士辈出”,
聊城在明清时期的朝书院有:
聊城的书院
聊城东林书院 明代由参政耿明创建,位置在古楼西县治以东。
聊城龙湾书院 清康熙年间太常寺少卿任克海创建,位置在龙湾。
聊城光岳书院 清雍正四年由知县张维坦创建,位置在南门里。
聊城阳平书院 阳平书院,康熙五十八年杨文干建。
聊城启文书院 启文书院位于山东聊城。清乾隆三十九年(1774)知府胡德林建。五十七年重修。内有照厅3间、间房2间、讲堂3间、东西庑各3间、正房5间,新建西厢3间、文昌阁5间、东西对楼各3间,后有平房5间,西院有南北斋各3间,旁列回廊,后院有书室6间。光绪十年(1884)再修。二十九年改为东昌府官立中学堂。原址现为聊城市实验小学的一部分。
聊城摄西书院 清光绪二十二年由知县凌芬创建,位置城东北,光绪二十九年改为小学堂。
堂邑县书院
堂邑元庵书院 明正德年间创建。
堂邑雀城书院 清嘉庆二十五年由知县张梓家创建。
临清的书院
临清清源书院 临清清源书院旧址大致在临清市民族实验中学一带,明清时期这里是临清的一个粮仓,名叫广济仓,管粮仓的官员都是科举出身,他们经常在一起切磋琴棋书画。康熙十九年临清钞关来了一个御史叫李基和,不但管钞关而且管仓部,就是粮仓。他在临清兴办教育。并在粮仓内广栽树木,开复合渠引运河水种植荷花,故有“书院荷香”之美称。“书院荷香”是当时临清十景之一。
公元1755年(乾隆二十年),冠名为临清清源书院,自1776年起,书院建考棚,设试院,成为华北地区著名的学术中心(考棚街⑸由此得名)。道光年间的回族学界名人,辛丑科进士、台湾道尹洪毓琛、咸丰丙辰科会员史科给事中马元瑞就从这里脱颖而出,升阶入仕的。1776年在书院内西侧建考棚设试院。(临清考棚街由此得名)。
阳谷的书院
冉子书院 冉子书院故址,据康熙县志载本在县城东北五十里之荆门,明嘉靖间知县李希欧改迁至县治之西北,在今阳谷一中。
谷山书院 清同治年间,阳谷人张某捐私宅一处,建“谷山书院”,在阳谷城内。
谷城书院 道光二十六年汪南金建
张秋安平书院(张秋明代属东阿县)张秋,明代又称安平镇。安平书院在张秋盐店街,由知县白栋建。
阿城镇柯亭书院
七级镇冉子书院
寿张县的书院
寿良书院 寿良书院在寿张南街,明代建。
寿张凤城书院
东阿的书院
东阿吾山书院 明清之时,鱼山上建有“吾山书院”。《吾山书院记》中写道:“沿山路攀登,至‘秀野堂’,堂前洗砚池,金鳞游泳,有吐墨状……北望郁然有灵秀之气,乃‘羊茂台’。子建祠与墓傍山向西,由台向东,拾级而上,至绝顶,上有柳舒城,是曹植读书处。”
野齐书院,旧县尚德乡李谦故居。
少岱书院,康熙二十五年知县张楷建。
博平的书院
博陵书院 在博平县城内。
仰山书院,建于乾隆二十年,址为今博平西街小学旧址。
茌平的书院
茌山书院 在茌平南街,始建年代不详,道光十四年加修。仰山书院和茌山书院内设考棚,以备科举取士。
冠县的书院
崇文书院 崇文书院在县城之南的崇文乡(今梁堂一带),因冉子曾寓于此,后人建书院祀之。
聚奎书院 聚奎书院在县城东南收骏台下。
乐育书院 原来,山东冠县在直隶威县境内有一块飞地,被称为冠县十八村。名曰十八村,实际是二十四个村。据文献记载,该地旧有十八个村,后增六个村。梨园屯即位于十八村的中央,设有大集,建有乐育书院,咸丰二年建。
清泉书院 清泉书院在产贤街,清道光九年由按察使李文耕、知县梁水康建。
高唐州的书院
静轩书院 静轩书院在城西南部,元代至元年间建。
鸣山书院 鸣山书院在大觉寺旁,清乾隆三十六年由知州汤登泗建。
玉山书院 不详
清平县的书院
清阳书院 清乾隆四十二年由知县张玉树建,光绪二十九年改为小学堂。
先觉书院 不详
莘县的书院
先觉书院 莘县先觉书院在仁圣庙西,清康熙五十五年由知县刘萧建;同治八年移至鼓楼南街,由知县陈代卿建。
观城县的书院
松磬书院 松磬书院在观城县学,明嘉靖三十六年由知县马允升建。
朝城县的书院
雪林书院 雪林书院在县治北,
南泉书院 南泉书院在武阳门外,明御史王应初建。
馆陶县的书院
陶山书院 陶山书院在馆陶县城隍庙东路北,始建于明代正统七年(公元1442年),嘉靖后多次修葺。清代知县张恪,河北南皮县萧桥村人,字佩庚,嘉庆十三年(1808)举人,在任再立“陶山书院”,筑瓦房五十间,建藏书楼,藏书三万余卷。招诸生,亲为讲授。清康熙四十四年重建后,改为训导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