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文庙

家乡区县: 四川省犍为县

犍为文庙位于四川省乐山市犍为县玉津镇南街297号,始建于北宋,重建犍为文庙于明代洪武四年(1371年),迄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犍为文庙占地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3443平方米,规模宏大,富丽堂皇,在全国现存文庙中,规模居全国第四,四川第一。 犍为文庙兼有南北建筑风格,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科学价值。2006年,犍为文庙别列为第六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紧傍文庙东南侧,有建于清代的节孝坊和奎阁,如众星拱月,犍为文庙构成了一庙、一坊、一阁富有传统地方文化特色的古建筑群。
文庙建筑布局坐北向南构成一条中轴线,自南端始,万仞宫墙,灵星门、泮池、大成门、燎台、大成殿 、启圣宫依次排列在中轴线上,贤关、圣域、礼门、义路、东庑、西庑等左右对称布局。 大成门屋面之上,叠建“天开文运”黄瓦飞檐,构造独特。大成殿用明代高浮雕鼓镜式柱础八个,木构件雕刻也十分精美。
文庙雄视四野八荒,琉璃滴翠,金碧辉煌,御路浮雕,燎台蝙蝠,柱础石刻,工艺精湛,巧夺天工。龙凤木雕,撑弓斗拱,图象八面玲珑,结构壮美传神,被称为“犍为故宫”。文庙大成门三重檐牌楼式建筑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绝无仅有的奇葩,受到中外建筑专家的青睐。

犍为文庙大成殿为带回廊的单檐歇山式建筑。无天花,为彻上露明造。面阔五间。进深三间。廊深2.1米。大成殿采用抬梁和穿斗式混合梁架结构。中间两排金柱 为通柱,以三层枋连接,抬梁枋出头,其上以驼峰抬梁,因梁架间距小,故不用蜀柱而用驼峰。其余构架均为穿斗式,因柱间距离较大而用双穿。廊为双步构架,廊顶为平木板顶。正面及山面的前廊柱(檐柱)枋上施平板枋,枋正面雕刻卷草,其上架设如意斗栱,栱间饰圆形莲 花,栱顶部有压栱板,与抱头梁平齐。枋下柱间施挂落,平面浅浮雕麒麟、鹿、羊及松、兰等祥兽瑞草。后廊柱间安装隔扇门。门为六抹,十字穿方隔扇心,裙板及绦环板上没有装饰。门上安装斜方格横披窗。东、西、北三面砌墙,墙裙肩为石砌,卷草砖雕腰线,墙身为青砖砌筑。后墙正中开设一券形门,门两侧有踏道。

正面抱头梁下施随梁枋,枋的前端雕刻含宝珠龙头,下施扁平撑栱。撑栱侧面雕刻成鱼龙形状,龙头,鱼身,背有鳍,正面随着鱼龙的身的曲线雕刻花草。大成殿的撑栱既是建筑的功能性构件,又极具装饰效果。后檐 墙位于挑檐檩下,次间、稍间墙身各有梅花嵌寿字漏窗,“寿”字为嵌瓷。前廊廊柱为倭角方形石柱,其余各柱均为圆形石柱。明间两排八柱最大,为通柱。柱础石 均为方形,最高者0.8米,用整块青石凿成,由鼓镜、鼓身和座三部分构成。除中间八柱浮雕龙外,其余各柱础石的四面作长方形开光,内浮雕戏剧人物和寓意吉祥的图案。大成殿屋面铺盖黄色琉璃瓦,筒瓦垄用瓦钉固定,黄色琉璃钉帽,相邻两陇瓦上钉帽错落分布,但梢垄即位于飞椽前端的瓦钉整齐一致。

飞鹰1234(2014-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