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安:碧水青山唱新曲

家乡区县: 福建省南安市

近日,记者走近南安市码头镇刘林村,感受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带来的变化。
“水土流失治理好,我们能安心种田了。”村民刘火龙感慨道,穿村而过的刘林溪昔日垃圾成堆,如今却清风碧水,十分怡人。
“以前,一下雨就犯愁。”刘火龙回忆,2006年6月底,一场瓢泼大雨突袭了码头镇区4个村庄。洪水一路狂奔而下,刘林村在劫难逃。
“6月,水稻收割正要开始,农民辛苦大半年,还没收成,就眼巴巴看着一去无回。”刘火龙说。肆虐的洪水冲进了村民的家里和田间,100多亩庄稼被毁,损失15万元。很多村民只好远赴他乡打工来弥补损失。”
去年8月,新的一页翻开了。南安市投入350多万元,全面启动刘林溪小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涉及码头、刘林、美岭、高山4个村,面积16.13平方公里,总人口1.2万人。
项目实施以来,重点治理水土流失面积566.7公顷,其中营造水保林100公顷,封禁治理446.7公顷,建设护岸护坡2000米,清淤疏浚整治排洪沟2500米。目前,该项目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
“如今,就算下倾盆大雨,村民们也能安心睡觉了。”刘火龙笑着说。
眉山乡新貌
山坡变成梯田,荒地种上树苗,丘陵地带建起蓄水池,田间道路纵横有致……水土流失治理后的南安市眉山乡,处处生机盎然。
近日,记者在眉山乡前进村一处生态茶园看到,该茶园由几个小山头围成,山头树木葱郁,山坡被修成梯田,茶树栽种在梯田上,错落有致。几条水泥铺成的机耕道仿佛一条玉带,将茶园连成一片。每条机耕道旁还修建了排水沟,每隔一段距离,就建有蓄水池和沉沙池。
“修建这些配套水利设施,可以蓄水拦沙、保护生态、提高效益。”南安市水土办工作人员黄远强说。
记者在眉山乡观山村、南湖村、田内村、天山村、小眉村等多个过去水土流失严重的村庄看到,到处是绿油油的茶园和清澈的流水。
眉山乡是远近闻名的茶乡。过去,该乡是南安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区域,全乡水土流失面积达2.4万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9.04%。长期以来,茶园建设标准低,园面倾斜,茶农水土保持观念意识低,耕作不合理,坡壁上的林草都被清除干净,表土严重裸露,水土流失严重。
去年5月,眉山乡水土治理工程被列入省级重点水土流失治理项目。当月,南安投入数百万元资金,对全乡茶山进行坡改梯,并修建水泥机耕道、排水沟、蓄水池、沉沙池等设施。据统计,通过水土流失治理,该乡秋茶收成提高30%左右。

高阿麦(2014-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