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枝花市是全国唯一以花命名的地级以上城市,是四川攀西地区最大的城市,也是四川南部地区最富裕的城市,还是四川省重点打造的四座大城市之一。攀枝花市是典型的资源开发型城市、工业城市、移民城市、山地城市。2005年荣获“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称号,2008年荣获“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钒钛之都”称号。
当今世界上的城市,成千上万,但人们已很难说清它们的起源了,因为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由远古时代第一次播下种子时所形成的村落演变而来的。而在千年的“不毛之地”上新建的钢城渡口市(现攀枝花市),由于奠基于当代地质科学者们的大量辛勤劳动,就使我们有幸能探究它的起因,说出它的来龙去脉,这是渡口(攀枝花)有别于其它城市的一个特点。
谈到攀枝花市的起因,就不能不谈到攀枝花的发现人。有一种说法,称攀枝花是法国人李克列(M.A.Legelete)于一八九九年发现的。现地质科学院名誉院长黄汲清教授曾托人查阅了国内现存的外文资料,结果是毫无根据。现在地质界公认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常隆庆教授发现的。但发现的年代,诸说不一,初计有五:一九三二年、一九三四年、一九三五年、一九三六年和一九四0年。
为了改变我国工业部局,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在1964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主席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胆略和气魄,作出了开发建设攀枝花的英明决策,并亲自指定周恩来总理主管攀枝花钢铁基地的建设。党中央、毛主席一声令下,国务院10个部委立即行动,从全国各地,共抽调5万多名职工,日夜兼程,迅速汇集到攀枝花。在这荒山野岭、干旱酷热、人烟稀少的河谷地带,建设者们住的是席棚子、“干打垒”,喝的是江河水,吃的是干咸菜。英雄的攀枝花人只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完成了需要两三年才能完成的建设前准备。实现了通路、通水、通电,解决了临时住房,并开始进行煤矿、铁矿、电厂、水泥厂等基础项目建设。1965年是攀枝花建设历史上工作最困难,任务最繁重的一年。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当时的党中央总书记、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同志受党中央委托,带领国家科委、国家建委和有关部门的一把手来到攀枝花视察。
解放后,1951年在会理、德昌部分地区,建立迷易县,次年更名为米易县,隶于西康省西昌专区。1955年,西康省撤销,会理、米易及盐边等县,随西昌专区重隶四川省。市境江北西部地,初属云南省丽江专区华坪县,江南地属楚雄专区永仁县。1958年,合永胜、华坪两县为永华县,永仁县并入大姚县,市境两地亦随之改属。1961年,重新恢复华坪县及永仁县建制,市境江北西部地重隶华坪,江南地仍属永仁。这种隶属关系,一直继续至攀枝花建市之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