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福安经济的发展

家乡区县: 福建省福安市

经济编辑2012年,福安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0.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31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163.43亿元,增长17.1%;第三产业增加值73.19亿元,增长7.4%。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7652元。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继续走强,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2.5:59.4:28.1调整为12.7:60.3:27.0。[16] 县域GDP排名也是闽东唯一一个进前十的县市。

农业

宋至明代,福安粮食作物以稻、麦为主。明万历年间(1573~1620年),甘薯传入以后,种植极为普遍。甘薯丝很快成为农家主粮。经济作物除种茶外,种甘蔗、大豆、花生也很普遍。明末清初,山区乡村一度盛行种苎麻和黄麻,家庭副业则以饲养禽畜为主。[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重视农业生产。1950年,土地改革运动结束封建土地私有制历史,实现土地还家,极大地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但由于“大跃进”、人民公社化的失误以及后来“文化大革命”的冲击,挫伤农民生产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生产力的更快发展。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普遍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业结构调整后,农、牧、副业并举,良种推广、化肥农药使用所带来的丰收效益更显突出,农业生产取得空前成就。[17]

1990年,全市耕地面积326609亩,劳动力人均占有耕地2.31亩,粮食总产量14.99万吨(不含马铃薯产量),比1949年3.9万吨,增加2.81倍;实现农业总产值14591.65万元,比1949年856.96万元,增加16倍,农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17]

2012年,福安市农林牧渔业完成总产值56.76亿元,比2011年增长5.5%

詹雪花(2014-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