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曾听说过凉州?(二)

家乡区县: 武威市凉州区

  凉州的历史应该算很久,很久了吧,虽然没被各种文化熏陶,但是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早在5000多年前这里就有人类活动。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骠骑大将军霍去病远征河西,击败匈奴为彰其武功军威而得名。当时武威都下属姑臧、张掖、武威郡、休屠、次、鸾鸟、扑 、媪围、苍松、宣围10个县,治所在故臧。自汉武帝开辟河西四郡,历代王朝曾在这里设郡置府,东晋十六国是,前凉、后凉、西凉、南凉、北凉国和隋末的大凉政权先后在此建都,成为长安以西的大都会,中西交通的咽喉,丝绸之路的重镇,民族融合的熔炉。

  先秦时期,凉州区磨嘴子、天祝县东坪的马家窑文化,凉州区皇娘娘台、海藏寺的齐家文化,民勤县沙井子、古浪县暖泉的沙井文化等,证明从那时起武威先民就在此繁衍生息。周为雍州,春秋以前为西戎占据。秦为月氏驻牧地。

  西汉文帝前元六年(前174年),匈奴击败月氏,占领河西。匈奴休屠王筑盖臧 (即姑臧)城。
据武威籍清代著名史学家张澍的《凉州府志备考》载:“汉武帝元朔三年(前126年),改雍州曰凉州,以其金行,土地寒凉故也。”凉州从此得名。
汉武帝时期(前121年),派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右击匈奴,使整个河西走廊纳入西汉版图。公元前106年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武威郡辖10县,以姑臧(凉州区)为治所。

  三国时,魏黄初元年(公元220年)十月,文帝曹丕重置凉州,辖武威等七郡,州治武威郡姑臧县,武威郡辖9县。西晋时,马隆任武威郡太守时辖7县。东晋十六国时,河西进入了“五凉割据”时期,武威郡辖9县,其中姑臧县曾是“五凉”中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的都城。

  隋朝时先设凉州,大业三年(607年)改州为武威郡,郡治为姑臧。大业十三年(617年)七月,武威郡鹰扬府司马李轨举兵反隋,占领河西,建大凉国,定都姑臧,建元安乐。唐武德二年(619年)被李渊所灭。唐初仍沿用隋朝建置,贞观元年(627年)唐分全国为10道,凉州属陇右道。天宝元年(742年)又改凉州为武威郡。公元764年,武威被吐蕃占据。

  五代宋元时期,为西凉府。其中,西夏占据武威时期,武威为西夏辅郡。明置凉州卫。清初袭明制。雍正二年(1724年),撤凉州卫、镇番卫、永昌卫,分别设武威县、镇番县,永昌县;撤古浪守御千户所,置古浪县;撤庄浪卫,置平番县,并设庄浪厅。同时,置凉州府,辖武威、永昌、镇番(今民勤)、古浪、平番(今永登)五县及庄浪厅,府治武威县。

  民国时期,先废府、州,设道。武威、永昌、镇番、古浪、平番、张掖、东乐、山丹、抚彝9县属甘凉道。后又废道设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至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全省陆续设立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第六行政督察区成立,辖武威、民乐、民勤、永昌、山丹、张掖、临泽、古浪8县,治所武威。

1949年5月23日,甘肃省人民政府命令,撤销张掖专区,张掖、民乐、山丹三县划归武威专区。武威专区辖武威、景泰、张掖、民乐、山丹、永昌、古浪、民勤、永登9县及天祝自治区。
1949年9月16日武威解放,1985年6月19日,经国务院批准,武威县改为武威市,2001年7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地级武威市,原县级武威市改名为凉州区。

能力秀主页: www.wm23.cn/xyb130

梧桐子主页: www.wutongzi.com/uc/35614432.html

 

 

 

拾忆(2014-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