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来源

家乡区县: 泰州市姜堰区

      对于“姜堰”这个名字从何而来,众说不一。称“三水”者有之,称“罗塘”者亦有之。它究竟何时取名,乳名什么,学名何称,至今仍是姜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据《中国历史地图集》载:姜堰这个名号,最早出现在北宋泰州军的境内。宋史卷八十八载:“泰州,上,海陵郡。本团练,乾德五年(967年)降为军事。”“军”的范围有多大?西至海陵,东至如皋,北至临泽(高邮),南至孤山(靖江),约有五六个县的地方。在这本地图集上标出的地名只有十五六个,姜堰就是其中一个。

      民国六年(1917年)《姜堰乡土志》载:“姜堰市者姜堰镇之改称也,古名三水,以江、淮、湖皆积于此故名之,其水由西来至湾子口,一向东,一向北,相触回旋为罗纹而成塘,故又名罗塘。”崇祯《泰州志》载:“姜堰,州治东四十五里天目山前,潴运行水北至西溪通运盐河以达上河。嘉祐二年(1057年)守王纯臣移堰近南宋庄侧,宣和二年(1120年)大水,移于罗塘港,近运河口。”又传北宋仁宗至徽宗年间,泰州富商姜仁惠,置田产若干,在州治东天目山附近。当时,东有海水、南有江水,北有淮水,常为患。姜仁惠、姜锷父子两次出钱出力,先后两次率领民众筑堰抗洪,最后迁堰(坝)至罗塘港,近运河口。上坝、下坝、大概即这个时候形成的。

      姜堰,又名“三水”、“罗塘”也不是没有根据的。《宣统泰州志》载:“罗塘港──州治东四十五里,今姜堰河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姜堰镇南街,曾发现一块石碑,上刻“罗塘古镇”四个大字。立碑年代为道光十六年(1836年)。“三水”也好,“罗塘”也罢,最古老的名字还是“姜堰”。

     “姜堰”这个水利建设的成功,是我们的祖先艰苦卓绝、与天地奋斗的结果。当年一筑坝,二迁坝址,这样大的工程,姜氏父子出钱出力,百姓们自带工具,自建工棚,但基本是以工代赈。他们出大力,流大汗,夏天不怕烈日当空,冬季不怕天寒地冻,就是这样勒紧裤带,一锹一锹地挖土,一车一车地推泥,终于垒起“姜堰”这块丰碑。百姓们为了纪念姜仁惠,姜锷父子,不忘他们率领民众筑堰的功绩,逐将大堤命名为“姜堰”。姜堰因此得名。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lsllp

代言家乡:http://www.wutongzi.com/kan/jiangsu/jiangyan.html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lplsl66

 

如梦lsl(2014-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