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是具有悠久历史的民族,又是具有尊史、学史、治史传统的民族。历史知识、历史智慧、历史经验就像阳光雨露一样,哺育了一代代中华儿女。古往今来,在这条数千年历史长河的岸边,每个码头都挤满了打捞者。但多数人只能是从水里捞取一些小鱼小虾。只有少数深谙水性的人能够潜入水底或到中流击水,打捞到丰厚的珍贵宝藏。市委史志办编审刘忱就是一位对历史水性了解比较透彻的打捞高手。
刘忱,1956年出生于通辽市科左中旗乌兰花公社一个农民家庭。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农村生活普遍比较困难,他们兄妹8人,生活更艰辛。他从小学到高中,是共产党用助学金培养出来的。他重情重义,1978年考上东北师大选专业时,他怀着一颗对党感恩的心,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中共党史专业,毕业后搞起了地方党史研究,一干就是27年,献过了青春又在献终身。
写史主张“言之有据”,基础工作就是收集资料,没有“坐功”和“跑功”,是难成“正果”的。27年里他究竟翻阅多少档案,跑了多少路,这已很难统计。这些年来,他先后出版了《孝庄文皇后》、《嘎达梅林》、《僧格林沁》、《中国人民解放军内蒙古骑兵二师》、《通辽抗战史》等5部专著,这都是通辽历史上的著名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选题。他这几部专著的出版,也都是填补了通辽历史研究空白的力作;主编了《通辽英烈》、《中共哲里木盟组织史(二)》;中央党史研究室科研管理部、内蒙古地方志总编室都邀请过他为特邀编辑,参加大型书籍的编著。他以扎实的史学功底、认真负责的态度,赢得了老干部的信任,赵石、徐英、王国良等出版回忆录都请他帮忙,深受老同志的好评。2001年,仅这一年内他就在省级、国家级书刊发表文章36篇。
刘忱作为一个普通的党史工作者,二十几年锲而不舍,潜心研究,成就蜚然。他活得自信,做得执着;他淡泊荣利,心地纯朴;他没有功成名就的那种矜持和沾沾自喜,总是那样谦和,大俗即雅,可尊可敬;他遇事求真求实,但问是非,不问利害。一个人的成功,源于他的智慧、品格和心血的付出。刘忱的这一品格也正是他在党史研究这个领域有所作为的思想基础、道德根源和行为动力。我想,作为一名党史工作者,他那样的成就即使没有,但他那样的品格不可无。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