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盐城十景

家乡区县: 江苏省盐都区

以前去市图书馆的时候,看到里面有”盐城十景“的介绍,经过许久岁月的蹉跎,很多已经物是人非,但是它的的确确曾经是盐阜大地美丽的辉煌。

(一)旧“盐城十景”
1、杨楼苍翠杨楼即南门的城楼,明朝永乐十六年盐城始筑砖城,当时仅辟东西北三处城门,到万历七年,杨瑞云任知县,才增开南门。城内有市河,城外即南串场河、沿河遍植杨柳,绿影迷离,形成烟水苍茫的气象。故康熙《淮安府志》称之为杨楼翠霭,谓浮云烟霭,佳气氛圣,在杨楼远眺,境界幽暇。

2、登瀛晚眺《淮安府志》(悲催啊!盐城在明清时期属于淮安府)称之为登瀛晚霞,登瀛桥原名水丰桥,在西门外,起初是明代新兴场地主沈登瀛修建,但府县旧志均未载此事。此桥原有市房三处,岁收租金,存和泰当典生息,作为修理之用,并推地方人士经营,称之为桥董,民国十二年曾经重修,桥两头各立牌楼一座,形式庄严。 一九五五年,在原基础上扩建大木桥,因不便载重车辆行驶,后于一九六O年建成钢筋水泥大桥,至今屹立。如今站在桥上,凭栏四望,过去那种夕阳西下、暮色萧瑟、荒坟野冢倒影水中的情景再也看不到了。

3、太湖秋月大纵湖一名太湖,见《明史河渠志》;又名太湖,见《行水金鉴》,康熙《淮安府志》载太湖灏波称为盐城八景之一,湖在盐城县治西南北宋庄,据乾隆《盐城县志》、康熙《淮安府志》及《天下郡国利病书》皆言湖南北有三十里,东西有十五里。《明史·河渠志》说:方圆六十里,水是汇合高邮、宝应、兴化、泰州诸地来水为湖。在秋高气爽、金风送暑之际,月夜扁舟,波平如镜,绿杨倒影,红蓼花疏,然后灏波潢漾,安翔徐回,确是最佳幽景。

4、龙港观海龙港即斗龙港,在县治东南,一名牛湾河,见《两淮盐法志》及《郡国利病书》,有东斗龙与西斗龙(今属大丰),兴化、大丰境内及伍佑南串场河之水皆归此港宣泄入海。

明人高榖作有观海诗云:瓢城东望水漫漫,暇日登临眼界宽,万马挟兵开地脉,六鰲擎日上云端,涛声吹雨沧溟泾,雾气横空白昼寒,尘世不须伤往事,桑田更变几回看。

杨瑞云观海诗:“地自神州尽,川容万派深,平生登眺眼,到此豁胸襟。”

5、盐岭积雪秦汉盐渎,晋改盐城,顾名思义,因产盐而得名。县境盐场仅两处,伍佑场和新兴场,东海灶户煎烧之盐俱送交垣商,堆集于露天的包厂,既高且大,产盐极盛时盐堆有数十处,遥望大小高低,如小山罗列,故名之曰盐岭积雪。自海势东迁,废灶兴垦,亭场卤地,尽植棉花,仲秋之季,平畴环视,白如霜雪,衣被民生比盐产利益大矣。

6、石桥春涨石桥在盐城县治西沙沟镇(今已划属兴化)梁下石刻联句云:“司马壮怀题柱去,石公高谊授书来。”此处石桥现仍在。

7、龙祠胜概龙祠即龙王庙,地址在东门外二里头墩之北,今东闸新村一带

8、瓜井仙踪瓜井仙踪,康熙《淮安府志》叫瓜井灵湫,井在盐城中学正北搂东北角旧隍基处。

9、范堤烟雨范堤原是唐朝大历年间黜陟使李承创筑的一条捍海堰。范公堤所在地,即今天的通榆公路。东门外范公祠旧址,如今已建成为东闸新村。

10、铁柱潮声铁柱冈在盐城县治北门外,铁柱在里洋口。该铁柱早已毁坏不存,昔日海潮风浪冲击铁柱之声,已为今天北门闸外几家工厂机器马达的隆隆响声所替代。

fengqiaoqi(2014-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