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0年,英国人呤利来到盛泽,吃了盛泽的黄松糕后赞不绝口,称其为“世界上最美的食品”。但黄松糕用中粗的粳糯米粉掺合再加糖制成,是最廉价的大众化食品,还远比不上盛泽的糕中上品盘龙糕之美味。盘龙糕里圈称为盘龙芯,售价最昂,旧时通常被商行等老主顾定购,中外圈售价较低,开叉出售。历来盘龙芯作为馈赠佳品,如今还作为筵席上的一道点心,凡飨外来客时必得端上桌来。
盛泽盘龙糕最先产于该镇上的金顺记糕团店,迄今已有上百多年历史了。 盘笼糕能历百年而销售不衰,为广大顾客所亲睐,其主要原因在于选料精当,做工考究。我之所以知之,是前几年在采风中从一位盘笼糕的传人——王三椰老太那里听来的。王老太做了一辈子盘笼糕,讲起盘笼糕来绘声绘色,如数家珍,亲切感人。
据王老太回忆,金顺记盘笼糕的创始人叫金顺官(观)。金顺官从姐夫陈茂品手里接下糕团生意后,不甘冷寂,不愿守那旧摊子,立誓翻出新花样来。金顺官当初也只售一些平常的糕点。一天,附近绸庄账房的林先生来买早点心,指着蒸笼里的糕开玩笑地说,只买这笼糕的糕心,价钿加倍。金顺官就用刀剜出糕心,卖给了林先生。林先生走后,金顺官想出了一个改进做糕技术的主意来。他到竹器店赶制了一套蒸笼,每只蒸笼直径为二尺,配一大一小两只铜箍,把蒸笼分隔成内、中、外三圈。翌日,鸡啼头遍,他选用七成糯三成粳的细白米粉,放在竹蒸里,用铜箍隔开,分成里外三层,粉面裱上赤豆沙、玫瑰酱,并洒上白糖、糖桂花、红绿丝、糖猪油丁等,然后上灶用猛火蒸煮。待糕粉蒸透,揭开笼盖时,一股扑鼻的香甜味顿时喷放出来。这时,林先生正巧又来买早点。金顺官连忙取出内圈笼芯,送了上去。林先生尝后,赞道:“味道崭!这块糕心真是名副其实的糕心!”林先生一叫嚷,引来一大群人抢着买。金顺官就将糕去除铜箍,按各人所需,把中圈、外圈的糕分切成若干块(中圈切成8块、外围切成18块),连同内圈糕心,分三等价钿卖给大家。一会儿,所蒸的几笼糕全部卖光。从此,金顺官的糕点生意红火起来。他做了块招牌,写上“金顺记”三字作为店名,想到店牌子是靠做竹蒸糕做出来的,而竹蒸糕出笼时形圆如盘,就给他取了个名字,叫“盘笼糕”。(当地也有人说,盘笼糕应叫盘龙糕,因糕形似盘曲的龙而得名)
盘笼糕的名气越来越响,成为盛泽宴席上的一道名点。近年来,由于人们对饮食习惯产生了一些改变,经营盘笼糕的店家基于生存发展需要,不得不传行,一度不见了盘笼糕的踪影。盛泽素以“丝绸之乡”名扬中外,自明代起,栽桑养蚕、缫丝织绸就相当发达了。那时丝号、绸庄、牙行鳞次栉比,交错绵延,来往商船塞满市河。许多绸庄老板常去上海洽谈生意,去时往往都要采办盘笼糕,以精工纸盒包装,作为礼品馈赠。久而久之,上海人也吃上口了,《申报》曾为此撰稿介绍它的特色,将其赞为苏式糕点中的珍品。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