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家乡代言之名人

家乡区县: 淮安市涟水县

  鲍照(414—466),字明远,南朝宋北东海郡(治今涟水县境)人。出身寒庶,曾从事农耕,自称“负锸下农”。他自小便有文学才情,因献诗给临川王刘义庆,得到赏识,擢为国侍郎。以后曾做过秣陵令、永嘉令。
  鲍照工于诗,尤长于乐府,为“元嘉三大家”之一。他的诗歌独具特点,感情奔放,语言质朴,但又讲究炼字炼句,音节抑扬顿挫,形成自己的艺术风格。《拟行路难》十八首,是他诗歌的代表作。沈德潜在《古诗源》中称赞他的诗“开世人之未有,后太白往往效之”。杜甫曾有“俊逸鲍参军”的诗句,透出他对鲍照诗歌的推崇。特别是七言歌行,经鲍照的革新改造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了成熟的阶段,对后来七言体诗歌的日益繁荣产生了很大影响。他所作的文、赋,如《芜城赋》、《登大雷岸与妹书》等皆为名篇。有《鲍参军集》十卷传世。

  石寿棠,字带南,清代安东县(今涟水县)人。道光二十九年(1849)举人,为淮北名孝廉。为人清廉耿直,与世无争,常以闭门用文自娱。
  石家七代业医。石寿棠幼年读书时,家长就开始用医家所必备的常识作为教学内容之一。他“朝而儒,夕而医,历数十寒暑如一日”,虽然中举,亦未曾废止。故“才识既高,学术并茂”。他有感于当时医学界“言其当然,而不识其所以然”、“昧于其原,而仅逐其末”的状况,著《医原》一书,欲“因病之原,探医之原,并探原中之原”。《医原》凡二十论,分上、下两卷。上卷论述了疾病的生理病理及四诊等问题,下卷分别论述了内伤、燥、湿等问题。全书将“歧伯之奥旨,仲景之秘思、中法西法之妙用,一以贯之”,引文广博,深入浅出,见解独到,多发古人所未发,对后世医学有很大影响。

  鲁一同(1805-1863),字兰岑,一字通甫,山阳(今淮安市)籍,世居安东(今涟水县),成年时曾移居清河(今淮阴市)。父亲鲁长泰,字特山,郡庠生,以书画有名于世。擅画乌,尤以画鸡见长,世称“鲁鸡”。一同生而颖悟,六岁通古音,能诗善对。还工诗善画。建宁张际亮在道光时以诗名闻全国,号称“小太白”,读一同古歌行,自以为不及。清末目空一代的李慈铭称赞说:“通甫诗气象雄阔,浩荡之势,独往独来,传之将来,足当诗史。”著名学者钱仲联也赞一同鸦片战争时期的《三公篇》、《有感》、《重有感》等爱国诗篇“魄力沉雄、苍凉盘优”,“嗣响杜陵”,“在道光年代,他是江苏诗坛杰出的一人”。著有《通甫类稿》、《通甫诗存》、《白耷山人年谱》、《邳州志》、《清河县志》等10余种及《鸡》、《梅》等画传世。
  娄道者(960-1022) 名守坚,自号道者。宋建隆元年(960)生于涟水军丁湖口。幼随父兄业渔,后被送城西承天寺为僧,通医。祥符三年(1010)五月皇太子生,昼夜啼,诏天下能止啼者进宫诊治,娄道者应诏,治好太子夜啼,真宗帝大喜,赐号“证因大师”,住持承天寺。乾兴元年(1022)涅盘 ,乡人将其衣物葬于淮河赤岸,名“卧佛岗”,又在寺内建小塔,将舍利藏于塔下,天圣八年(1030)仁宗帝赐名“妙通”,改承天寺为“能仁教寺”,娄道者死后,有关他的神话传说很多,一直在县内流传。

  米芾 字元章,襄阳人,宋代著名书画家。绍圣年间知涟水军。博古好学,工诗文,尤精翰墨,自成一家。酷爱石,遇奇石即拜,人称“米癫”。守涟两年,多惠政,任归满,囊橐肃然。且涤墨笔于池,以示清白,后人称此池为“米公涤墨池”,在池畔建“米公亭”,以示怀念。

  安孝 字其止,名安东县人,岁贡生,历任湖州、虹县、广德州、永州教谕及晋王府纪善,后辞官回家,卒年72岁。著有《孝行》、《善行》、《拯溺》、《救焚》、《圣谕训士解》、《守令芳绩》、《三戒臆说》、《尚行编》、《攻玉锁言》、《太极纂要》、《治事发明》、《明伦教略》等书。

  周一清 字维先,明安东县人。初随山东茅道士学驱邪术、求雨术,后从道教教主张真人处学得正一法。张真人将他带到北京,考中正一左赞教。卒年70岁,葬于安东城北,其墓现尚存。对于他,县内有很多神话传说。

  孙悫 字澹庵,清安东县人,少有“神童”称号,县诸生。他博览群书,努力钻研经世致用的学问,老师、宿儒都很器重他。平时慷慨好义,乐于为民办事。曾选州司马不就,寓京师十年,淡然名利,若在僻野。晚年归来,河督靳辅要他修建茆良口闸和中河堤工程,他都承办,要他做官,却推辞不受。
  陈书同(1909-1969),字一通,涟水县大东镇陈大庄人。民国17年(1928)秋,进涟水县立初级中学读书,经同学吴长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涟城区工作委员会委员。
  陈书同回涟水后,任中共程集区区委委员,参与领导了涟水“八·一”暴动及大程集暴动。暴动失败后,调任淮安城区区委书记。民国20年(1931)春调任共青团淮阴县委书记。秋,调任中共涟水西区区委书记、县委巡视员、东北区区委书记等职,民国21年夏调任中共泅阳县委书记。民国23年春被调到涟准边境工作,因处境恶劣,以响水盐滩小学炊事员身份作掩护。 民国29年8月八路军主力来涟,八团上升为主力,陈任作战参谋。民国31年1月调任涟水县民兵总队长,不久兼任独立团团长。民国32年9月到华中党校学习,参加整风,经华中工委决定恢复了他民国28年以前的党籍。民国33年7月任淮阴县县长兼警卫团团长。民国34年5月至36年12月,先后任中共淮阴县委副书记、书记等职。民国37年1月调任中共苏北第六行政区委委员、城工部长和社会部长。民国38年调任盐城行署专员。1952年6月任中共盐城地委书记。1954年秋任中共江苏省委经委副主任、计委副主任。1955年9月任中共江苏省委财政贸易工作部部长。1956年任中共江苏省委常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副省长。1963年因脑瘤住进北京协和医院手术治疗。
  吴强(1910-1990),原名汪大同,曾名汪藻香,涟水县高沟镇人。出身于贫苦家庭,其父为槽坊职员,靠林水车薪养家活口。吴强自小读书刻苦,成绩优良。民国23年(1934)秋,吴强考入江苏省教育学院,读民众教育系,醉心的却是文学创作。民国24年9月在陈望道主编的《太白》杂志上发表了处女作短篇小说《电报杆》,同年以《苦脸》获得上海《大晚报》短篇小说征文奖。民国24年(1935)冬,吴强因参加支持“一二九”学生运动的示威游行,又被学校开除。民国25年初转入河南大学。为解决学费和生活,先后兼任过小学校长和《河南晚报》副刊编辑职务。这时他开始用吴蔷、叶如桐等笔名在上海《大公报》、《文艺报》、《国闻周报》和《河南民国日报》副刊上发表一些评论、散文和短篇小说。先后创作独幕剧《一条战线》、《激变》、《皖南一家》及二幕剧《繁昌之战》、《丁赞亭》等,还与他人合作在《解放日报》而发表短篇小说《三战三捷》。1953~1954年,他连续写了两篇中篇小说《他高高举起雪亮的小马枪》和《养马的人》。1957 年4月完成长篇小说《红日》,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这是他的代表作和成名作,在中国当代军事文学创作中产生重大影响。1966年“文革”前,他还出版了评论集《文艺生活》,小说、散文集《心潮集》,并完成了长篇小说《堡垒》上部,因底稿在“文革”中被抄缴,未能及时问世。“文化大革命”中,吴强遭到诬陷和迫害,被隔离审查、监禁长达10年之久。“文革”结束后,他的错案得到纠正,重新走上工作岗位。他不计个人恩怨,积极投身文联、作协的恢复工作,先后出任上海市文联党组副书记、副主席、上海市作协副主席等职。1978年,他将被抄缴的《堡垒》上部原稿找回,补写了散失部分,由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后来又陆续出版了《吴强近作》、《咆哮的烟蒂港》、《灵魂的搏斗》三个集子,还发表了《海螺与蔷薇》、《上山》、《篮子挂在树上》三部中篇小说。 仇拔(1913-1988),字瑞平,涟水县高沟镇人。曾担任江苏省文史馆馆员,淮阴市书法协会名誉主席,在淮阴市书画艺术界享有盛名。1988年10月14日病故。
  仇拔幼时随胞兄汉瑾学书画,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从仙游画派著名画师黄义先生习
  画古代人物,深得黄氏绘画艺术之精髓。其书法初临颜、柳,再研汉碑,旁及怀素、何子贞、邓石
  加诸家,尤善掌巢书。民国30年(1941)后,曾与花鸟画家王小古在苏鲁等地举办书画联展,颇
  擅时誉。建国后,曾先后用棉絮蘸黑写下“灌云大会堂”、“五图河闸”等数米见方的大字。其书
  丰腴敦厚,气度恢宏,深受人们喜爱。
  欣拔在艺术实践中,勇于探索,力倡“心悟”,大胆创新。他博采众家之长加以熔铸,形成自
  己独特的风格。他的书法被淮阴地区书法界雅称为“仇体”,涟、沐、灌等地不少书法爱好者,竞
  相模仿。他的人物画,线条流畅洒脱,着墨用彩浓淡得直,并非常注重人物神态的刻划,使人物
  形神兼备,显示出丰富的内心世界。花鸟、山水画也时有妙品。代表作有《钟道打鬼》、《太白醉
  酒》、《八仙过海》、《陶潜赏菊》、《东坡玩砚》等,均为省、市文化单位所珍藏。
  在仇拔的影响下,他家成了书画世家。其子仇德培工书善画,书画作品多次在省、市展出。孙仇寅,1985年获中国钢笔书法特等奖,现任福建省青年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
   罗河酷爱科学。在唐山工学院学习时,对初等数学的几何解法和各种几何问题的解析、解法就产生浓厚兴趣,经研究、积累,写成《有法多边形之三角的解法》、《三角形几何学之一问题》、《一次联立方程图解法》等论文,发表在当时《科学》杂志上。商务印书馆出版了他的《一次联立方程的几何、数学小丛书》。当时研究的课题虽属初等数学范畴,但其思路新颖,解法奇妙,填补了初等数学长期存在的空白。
  罗河是国内外最早提出用解析方法处理航测问题的学者之一。1950年他在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年刊上发表了《航空测量的数学分析)}论文,阐述了一种以空间几何的方向余弦原理为基础的航空摄影测量解析方法。此后十多年,他继续探索,于1956年、1957年、1958年、1964年先后在《土木工程学报》、《测量与制图学报》、《测绘学报》上发表了《航空测量的解析制图法》、《空中测量的一般解析法》和《以射线均为根据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三篇著名论文,全面系统地阐明了以射线角为基本要素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提出了各种可能的实施方案。当时,被科技界誉为“自成体系,独树一帜”的学者专家。1976年后他又开始了因“文革”中断十年的科研工作,曾先后在《铁路航测》、《测绘学报》上发表了《由互不相关独立模型构成区域地形》、《以射线角为根据的三连象片独立模型法区域网平差》等研究论文。
  罗河是我国研究图学原理的著名学者。民国37年(1948)曾在美国富兰克林学院学报上发表《实验数据作共线图》的论文。1953年中国科学图书仪器公司出版了他的专著《图算原理》。1954年在《数学通报)}上发表了《算式根值的简易逼近法》和{一个多元函数插值公式》等论文,阐述了共线图解计算方法的理论,为我国图学学科的奠基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zfsnow(2014-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