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福建省立第一中学时期:(1915.1—1927)
民国四年间(1915年1月)福建高等学校遵照省令改称“福建省立第一中学”。预科生转为中学生,秋季始业,学制四年,开始统用普通话教授。1922年9月,根据第七次全国教育会议改革学制系统,该校首先试行中学六年,高、初中分段的“三三”制。
三“省立第一初级中学”、“省立福州初级中学”时期:(1927.1—1929.8)
民国十六年(1927年1月,福建省临时政务委员会,对全省公立中学进行调整,将该校高中班级并入省立第一高级中学及省立理工中学,又将停办的华侨中学、女子师范学校的初中班划归该校,本校自此始有女学生。校名改为:“省立第一初级中学”。次年10月,省立第二初级中学并入该校,设二部。1929年1月易名“省立福州初级中学”。
四省立福州中学时期:(1929.8一1939.8)
1929年8月,复办高中班,定名“福建省立福州中学”。这时,福州女子初级中学、省立福州高级中学和初级中学均并入该校。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省政府决定该校内迁沙县,在沙县城关文庙办学,并在洞天岩设分校,作为初中部校舍,逐步转入战时教育体制。
五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时期:(1939.8—1946.1)
1939年8月,奉命分置高中、初中两校,一为“省立福州高级中学”,校址仍在文庙;一为“省立福州初级中学”,新立校址于沙县洋溪,两校各自独立。
六省立福州中学时期:(1946.1—1949.8)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I月学校迁回福州三牧坊原址,增设初中班,复称“福建
省立福州中学”。
七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时期:(1949.8—)
1949年8月17日福州解放。9月中旬省人民政府派军代表接管学校,执行“维持原校,逐渐改造”方针。学校由省教育厅直接领导,10月12日举行正式接管典礼暨开学式。1951年4月改称“福建省福州中学”。1951年8月l日正式定名为“福建省福州第一中学”至今。1952年2月,福建省教育厅委托福州市人民政府领导,直接由福州市文教局管理。1952年8月建立中共福州一中支部并收归省教育厅直接管辖。1953年7月省教育厅确定该校为首批10所省重点中学之一”。
1969年6月.在文革期间下放福州市宣教组,并由福建省农械厂领导与管理。1979年3月1日收回福建省教育局管理,恢复校长责任制,重新确定该校为首批办好的16所省重点中学之一。
早在1938年的全国大学首次统一招生考试中,学校即被列为全国最优的十所中学之一,受当时教育部传令嘉奖。1940—1944年连续四年全国会考成绩合格率高达99%,其中成绩优秀、免考保送升学者占毕业生总数36.65%,被各大学公认为全国中学之冠。1957—1959年连续三年获得全国高考红旗,使福州一中进入一个辉煌时期。1960年荣获“全国文教系统先进单位”称号。1963年被定为福建省首批办好的十所重点中学之一。1979年以办学成绩优异受国务院“通令嘉奖”。1986年再次被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1993年被确定为全省第一所一级达标中学。
2004年9月,福州一中新校区2004年建成并开始招收高中新生。2005年,老校区停止招收高中新生。在搬迁新校区后,福州一中开始面向全省(除厦门外)招生。
2007年9月,福州一中开始招收初中学生。初中办学规模核定为18个班,每个年段招生6个班。新初中部属公办性质,与三牧中学办学并不冲突,三牧中学仍按原有招生方案进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