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陂方言---黄陂话

家乡区县: 黄陂区

   黄陂话阴去调尾很高。且韵尾有紧喉现象,从历史音韵的角度看,这种方言现象可能是上古到中古声调演变的产物。黄陂话阴去字调值高"韵尾收似促声。黄陂话保留了更接近古汉语中古去声的声调特征。黄陂话有23个声母(包括零声母), 41个韵母和6个声调。从黄陂方言的声调中有入声调类和去声分阴阳的情况来看。黄陂方言属楚语系,历史悠久。从语言学的角度看,黄陂话与《楚辞》中 黄陂地图出现极多的字、词、句有相通之处,是古老楚语的余绪。随着普通话普及率的提高,黄陂方言需要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给予保护。声调,共6个:阴平33、阳平213、上声42、阴去45、阳去44、入声24。黄陂话阴平、阳平、上声的调类与一般官话方言差别不大,但是去声分阴阳、其中阴去字主要来源于古清声母去声字,也有少数来源于古入声字’阳去字的来源一是古浊声母去声字,二是古全浊声母上声字,黄陂话入声调类保留,韵尾已失去塞音,入声主要来源于古清声母入声字。还有部分古浊声母入声字(另一部分转入阳平)。

     古汉语有平上去入四个声调,到了元代时,平声分化为阴平和阳平,就是现在的一声和二声,上声有一部分字归并到去声里,剩下的是现三声,去声和由上声归并的一些字是现的四声,古代的入声在元代时分化到了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当中。所以现代汉语北方方言没有入声。“普通话”即标准现代汉语中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所以普通话没有入声这个声调。

     入声在汉语其他六大方言中均有保留。官话中的江淮官话也保留了入声字。黄陂话保留了入声字,所以有学者以此为据证明黄陂话属江淮官话。

梧桐子的爹(2014-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