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特产(二)

家乡区县: 东莞市

      东莞人素来爱吃蛋卷,是当地人逢年过节必备的美食之一。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工业生产的蛋卷逐渐成了当地的一大产业,最有名是厚街蛋卷,如明华蛋卷,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厚街蛋卷口感更加酥脆香甜,包装精美,不但待客体面,还是赠送亲友的佳品。

      道窖裹蒸粽,是道窖的一大特产,驰名千里,被誉为“天下第一粽”。道滘裹蒸粽,选用优质糯米、咸蛋黄、五花腩肉、绿豆、湘莲子及多种调味品制成,煮熟后芬芳扑鼻,口感极佳。吃起来香甜滑腻,回味悠长,是道窖水乡人每年端午节,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和祭拜河神而做的一种糯米粽。
道窖裹蒸粽的历史源远流长,记载着道窖人的勤劳和智慧。据史记载,当年南宋少傅张世杰,驻军伶仃外的崖山,被元将张宏范攻破后,有叶、刘、吴、吾四人,不甘当徭役,逃落至此立村,繁衍生息,也带来了中原一带的文化习俗。这里土地肥沃,河涌繁多,下游为汪洋大海,是著名的鱼米之乡,明清以后,更多的中原人迁居至此,使中原文化习俗得以保留和发展。道窖的裹蒸粽和龙舟赛初时也跟中原人一样,为的是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后因水乡人经常要出航打渔,与水打交道,增加了祭拜河神一项,寄托着道窖人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水乡人远航打渔出入平安的美好愿望。而且裹蒸粽初时的做法也与现在的中原人做法一样,用棕叶包好糯米放入沸水中煮熟即可,吃时加少许白糖。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心灵手巧的道窖人对裹粽的做法逐渐加以了改进,加进了蛋黄、莲子、绿豆等物,做成了今天香飘千里的道窖裹蒸粽。而且种类繁多,有崧木粽、豆沙粽、莲子粽、咸肉粽等等。

       东莞的水乡以种植水稻为主,每年夏秋之交,禾花飘香,稻谷金黄,以禾花、稻谷为食物生存的禾虫、禾花鲤鱼、禾雀到了这个季节,都长得肥胖鲜嫩。人们将禾虫、禾花鲤鱼、禾雀捉来,烹饪,摆上宴席,招待客人,俗称三禾宴,其风味别具一格。其中以道窖镇的“三禾宴”最为著名。
禾虫:道滘的禾虫以肥大著称,含丰富的蛋白质。最普遍的制法是将禾虫用清水洗净,放入钵头(陶制品)内,加入适量蒜蓉、精盐、生油、鸡蛋,用筷子捣匀成膏,蒸熟后,用文火烤,加熟油,待烤至微黄,香气四溢时,撒上胡椒粉,即可上席。另外,禾虫也有炒、烩、煲的做法,风味各异。
禾花鲤:霜降前后,河海繁殖的鲤鱼最为肥大,因其食了禾花、禾穗、谷粒,故名“禾花鲤”。把禾花鲤去鳞和内脏,在锅内洒上花生油,放入禾花鲤,煎至桔皮黄,加入生姜、葱条、蒜子再放入沙煲内煲即可食用,美味可口。
      禾花雀:禾花雀在东莞几种吃法,大概就是豉油皇焗,荷叶蒸,和饭蒸,椒盐等。禾花雀总是整只整只地端上来的,光溜溜地无比肥美的样子,有的人喜欢从头吃起,先一口咬掉它的小嘴,然后一路吃下去,也有人喜欢从后面吃起,最后剩下那一丁点可怜的小嘴弃于盘中。禾花雀因为是候鸟的原因,所以一年只有很短的时间能吃到,禾虫和禾花鲤基本是常驻东莞。

      冼沙鱼丸是地道的东莞水乡菜。鱼丸是东莞的传统美食,尤其以高埗镇冼沙村的鱼丸最为出名,也就是洗沙鱼丸。洗沙鱼丸所取的鱼必须是新鲜的鲮鱼,而且鱼塘中不能养鸭鹅,以保持的鱼肉味道的纯净。而且洗沙鱼丸在东莞的各种美食中,可谓最费时费力的菜之一。把鲮鱼剃骨取肉之后,要用两根铁棒反复敲打6个小时以上,让鱼肉中的胶质,也就是蛋白质出来,然后再攒成鱼丸,这样做起来的鱼丸胶质多、韧性足,扔在地上可以像乒乓球那样一弹数尺高,吃起来也相当有咬头。
冼沙鱼丸入口确实非常有咬头,而且味道鲜美。有人特地拿了一个鱼丸往地下抛去,真的弹起一人多高,果然名不虚传。

hjp1993(2014-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