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龙在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开发,明清以来,逐渐成为贵州西南重镇,南明永历朝廷播迁安龙后,安龙成为贵州西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面对我县丰富的旅游、生物、矿产资源和区位优势,县委县人民政府制定了实施“两线”布局;抓好“五大支柱”;建设“六大基地”;夯实“两个基础”经经济发展战略,着力发展绿色产业和旅游业,使安龙经济迅速迈上新台阶,我们将进一步解放思想,实行观念、政策、产业、人才全方位开放,着力塑造一个开放、务实、宽松、文明、高效的安龙形象,营造宽松和谐的投资环境,以改革开放的形象昭示人,以优惠的政策吸引人,以优质的服务取信人。以宽松的环境留住人,真正形成“洼地”效应,把安龙县建成不是特区的特区。
安龙县笃山溶洞群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安龙县委、县政府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机遇,按照“做大重化工、搞好煤化工、发展水火电、推进城镇化、建设新农村”的发展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安龙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安龙经济社会发展经历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农业大县逐步过渡到工业大县的发展历程,三次产业结构于1997年实现由“一三二”向“一二三”的历史性转变,2003年实现由“一二三”向“二一三”的第二次历史性转变,2006年实现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第三次历史性转变,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2008年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8亿元,是1978年的45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8亿元,是1978年的16倍,第二产业增加值11.8亿元,是1978年的126倍,第三产业增加值9.4亿元,是1978年的82倍;财政总收入完成3.48亿元,是1978年的59倍,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41亿元,是1978年的80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9200元和2523元,分别是1978年的87倍和60倍。经济不断加快发展,社会更加和谐稳定,群众收入不断提高,人民更加安居乐业。2009年安龙县发展战略调整为“实施五轮驱动”( 农业产业化推动、新型工业化驱动、旅游市场化拉动、物流现代化带动、城乡一体化互动),“实现五县目标”( 农产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三产富县、科教兴县。全县上下努力克服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奋力拼搏、共克时艰,保持了县域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今年1-10月,生产总值完成209500万元,同比增长5.2%。其中第一产业完成46500万元,同比增长9.66%,第二产业完成82000万元,同比下降6.56%,第三产业完成81000万元,同比增长11.7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42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1.4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2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45%;全县财政总收入累计完成3321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2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1387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8.04%;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297998万元,比年初增加56725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172714万元,比年初增加26845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6144万元,比年初增加21760万元。其中,工业贷款5400万元;农业贷款33359万元,比年初增加12708万元。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