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某些古代的实物避开了时间的焚化炉,穿越风沙弥漫的历史隧道,“当啷”一声落在今天的现实平面上,这些实物又一次引发了人们对历史的回亿。小心地拂去古迹上的尘埃,突然,我们明白:那文明的光芒还在闪烁,那代表三衢大地的文化仍然碇泊在我们的血液中……
衢州历史悠久,距今6000年前的新时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这片大地上繁衍生息了。但更早的是那曾统治地球长达7千万年的恐龙。在中生代后期,这庞然大物神秘地消失了,却留下了它的遗骸。
1977年10月,江山原礼贤乡陈塘边村金交椅地方的小山坡上,簇拥着人群,人们都以挖到“龙骨”为由,来到这里。大家以好奇的眼光,看着一处用草绳圈着,足有50多平方米宽的挖“龙”现场。此次发掘的“恐龙化石”是浙江省首次发现。其埋藏并不深:浅处只有20余厘米,最深处也不到2米。为了防止化石出土后风化,参与发掘的工作人员一件件分别用棉纸贴封着和用石膏浆固定着。
从这次金交椅地方发掘的恐龙来看,推测这条恐龙在死后腐烂期间,可能有一股由南而北的洪水流经这里,有的骨头已被冲散,许多细小的已风化、破碎,不堪收拾。经过二次发掘,共获脊椎骨、肋骨、腿骨等化石30余块,头骨、牙齿、脚爪等没有找到。经确认,此条恐龙,属蜥脚类恐龙,距今已有—亿多年。其脊椎骨直径有20厘米,肋骨最长178厘米,大腿骨长140厘米,身体全长足有20多米,高近4米,体重有40吨左右,与我国至今发现最大的四川“马门溪龙”差不多大小。专家命名该条恐龙为“礼贤江山龙”,为新属新种,全世界独一无二。目前,“礼贤江山龙”的复原骨骼展览于浙江省自然博物馆大厅,在新建的衢州市博物馆中,也将展出“礼贤江山龙”骨骼化石。
1970年8月,浙江省冶金地质勘察队来到衢江区樟潭镇高塘石村,不经意间,在该村一处红砂岩山坡上发现了两枚恐龙蛋化石。急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人类研究所鉴定,确认其距今至少一亿年。它是浙西地表最早被专家认定的两枚恐龙蛋化石,填补了我省恐龙蛋化石发现的空白。当时的市博物馆专家立即再赴现场考察、发掘,又在原处挖出一窝6枚恐龙蛋化石。随着高塘石村短时间内不断地出土恐龙蛋化石,先后有来自美国、日本、英国等国家的考古专家赶到高塘石村考察。据市博物馆不完全统计,从1975年至今,衢州出土恐龙化石已达10多次。种种迹象表明,三衢大地在中生代白垩纪曾是恐龙的乐园。
江山市大陈岭乡早田坂村的龙嘴洞,位于江山城北约13公里处。因洞内蜿蜒曲折,形似游龙而得名。该洞为一石灰岩溶洞,在地质上属华东区域地层江山小区寒武纪荷塘组。此洞原深仅数尺,清代乡民为避乱掘至丈余,发现不少“龙骨”。1929年,原国立中央研究院地质研究所王恭睦先生闻讯前往发掘,深达20米,获得许多哺乳动物的化石:有猪、鹿、熊、豪猪、犀牛、象等数百件。1931年,王恭睦著文发表于地质丛刊第—期(德文版),受到国内外他质古生物工作者关注。龙嘴洞古动物化石积层,为第四纪晚更新世大熊猫、剑齿象群动物沉积,距今已有六七万年。此次发掘,为中国东南地区首次发现,对研究东南沿海地质古生物有重要价值。1961年,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魏玛史前研究所HD.卡尔克曾专述了“江山附近曹田坊(早田坂)村剑齿象、熊猫群动物”。
在同村的杨柳岗,也发现5亿年前的三叶虫化石。丰足材黄泥岗附近的月光至长圩一带,发现有4亿年前的笔石、塔石化石。何家山乡江山底村的麻子岭岗一带,发现有2亿多年前的珊瑚、贝壳等化石。这些时间的灰烬均见证了亿万斯年的自然变迁。
2000年下半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衢江区上方镇的洞穴进行了调查,在喀斯特地貌发育良好的葱洞、观音洞内,考古专家发掘出土了大量新石器时代的陶器、石器和旧石器时代的大熊猫、剑齿象群动物群化石。考古专家说,对这两处洞穴的发掘,为在浙江推进旧石器时代考古、探索早期新石器和农业起源等重大学术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
古遗址不是大地的伤口,它更像沉静老人脸上的皱褶,它更像穿越了时间的烟尘的岁月涛音……
能力秀互粉http://www.wm23.cn/wuying123
个人博客互粉http://blog.sina.com.cn/u/2899400125
新浪微博互粉http://weibo.com/u/2899400125?source=blog
互送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56328392.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