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双泉镇,很多人都会联想到双泉十六宝,而双泉豆腐皮就是其中之一。双泉豆腐皮已有近五百年的历史,有史料依据的传承关系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清末以后,豆腐皮产地开始由双泉向外扩展,遍布马山、孝里等地,作坊总数一度达到上百户。
双泉境内水源充足,植被良好,水质清澈凉滑,含有人体所需的铁、钾等微量元素,适合制造优质豆腐皮。同时,双泉豆腐皮使用当地一级大豆为原料,具有皮薄、鲜亮、韧度强、拉力大、筋道等特点,是各种素食名菜的主料,营养丰富,口味鲜美,常食能长寿,深受欢迎。双泉豆腐皮长期以来盛产不衰,双泉镇也以“豆腐皮之乡”而闻名。
生产已有千年历史,豆腐皮包子曾为清贡品
双泉豆腐皮已经有近500年的历史了,有史料依据的传承关系可追溯到明末清初。据《尹庄陈氏族谱》载,明末陈良因避战乱,迁至双泉,以制豆腐皮为业,世代相传。双泉陈氏一族一直是豆腐皮生产技艺的主要传承者,传至当代已有近20代。千余年来,双泉豆腐皮的产地主要分布在柳杭、段店、尹庄一带。双泉镇素有“九村十八庄,户户出佳坯”之称。
据悉,清代以豆腐皮作包子,有数种做法,一是腐皮包裹馅心,如纸包之四折,成方包,以蛋清糊其封口,上笼蒸之;二是把豆腐皮裁为小片,包馅成兜子,以麻线收口,蒸熟成型,再去麻线。亦有以豆腐切碎,拌调味品为馅,包面以蒸熟。名称“豆腐皮包子”,似为前者而非后者。豆腐皮包子在清代亦为贡品,清宫御膳档案中有此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