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食祠的由来

家乡区县: 佛山市禅城区

明清时期,古镇汾宁路片区有数量不少的祠堂、庙宇、会馆,其中有名为“旅食祠”的。关于这旅食祠的建立,背后有一段颇为神奇的故事传说。要讲这神奇故事,先要从古镇的习俗讲起。看粤剧、演神功戏,是佛山人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乾隆时候的佛山人陈炎宗就这样说:“夫,会馆演剧在在皆然,演剧而千百人聚观亦在在皆然”。当然,这些习俗的形成与古镇佛山的社会经济背景,与古镇繁荣兴旺的商业和手工业有密切的关系。从明代中叶以来,行业会馆建立以及供奉行业祖师、庆贺祖师诞,而会馆有往往设立在庙宇,庙宇太多建有固定的戏台,区区弹丸之地,一年到晚笙歌喧阗热闹非凡。

颜料行会馆在汾宁铺南擎后街。颜料的制作,尤其银朱、红丹、佛青等更是佛山的著名产品,其批发、销售亦是清代佛山商业的一大宗,因此其会馆亦颇具规模。乾隆三十二年十月某日,正是金秋送爽的好时节,颜料行会馆庆贺师傅诞,请来著名戏班演戏酬神,每当这些喜庆的时候,看戏的人除了本行业的以外,附近其他行业的人或街坊邻里都前来凑热闹,熙熙攘攘的少则也有近千人,人群塞得水泄不通。演戏都是临时搭棚举行的,戏棚以竹、蔑、木、茅草等搭建,观众杂乱,烟火乱扔,火灾事故时有发生。师傅诞当晚,好戏连场,正当高潮的时候,戏棚之后冒出股股浓烟,沉醉在剧情当中的人们突然察觉,便大喊:触火了!经此一嚷,人们马上骚乱起来,慌忙逃命。舞台上演员的戏服也随即着火,霎时间,浓烟变为火海,现场一片大乱。这次大火是佛山有史以来伤亡最多的一场火灾,罹难人中除本地人外,还有部分的来佛山经商的外地人,当然也有台上“外江班”戏班艺人,有五、六百人之多。

这五六百的生灵的泯灭,在每一个善良的佛山人心头都留下了无法抚平的创痛,当年年底,佛山的父老乡情提议,由各界人士关宽,就地建一间“旅食祠”,以安妥未能回归故土的幽魂。佛山人想来慈善义举,提议一出,割接纷纷解囊乐捐,公推热心公益人士来主持建祠事务。历经十个月营造,一座庖厨井灶皆备的祠堂坐落在南擎后街颜料行会馆旧址之上,因无妄之灾而冤死的冤魂得以享祀。这就是佛山“旅食祠”的由来了。

梧桐子看家乡栏目:http://www.wutongzi.com/kan/guangdong/chancheng.html

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Keithyu7

新浪微博:http://weibo.com/u/1822707553

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1822707553

Keithyu7(2014-04-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